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精神病学论文

门诊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价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4-16页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框架第16-70页
 第一节 问题提出第16-55页
  1 门诊心理治疗的界定第16-19页
  2 心理治疗效果评价研究第19-53页
  3 我国门诊心理治疗效果评价研究现状第53-54页
  4 研究内容的确定第54-55页
 第二节 研究框架第55-70页
  1 疗效标准第55-61页
  2 会谈成分第61-68页
  3 理论构想Ⅲ:会谈效果模型第68-69页
  4 本研究具体内容第69页
  5 本研究的特色第69-70页
第三章 问卷编制与修订第70-92页
 第一节 门诊心理治疗满意度问卷的编制第70-73页
  1 目的第70页
  2 方法第7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0-72页
  4 小结第72-73页
 第二节 门诊心理治疗结果问卷的编制第73-81页
  1 目的第73页
  2 方法第73-7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4-79页
  4 讨论与小结第79-81页
 第三节 期望问卷的修订第81-85页
  1 目的第81页
  2 方法第81-8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2-84页
  4 小结第84-85页
 第四节 治疗联盟问卷的修订第85-88页
  1 目的第85页
  2 方法第85-8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6-88页
  4 小结第88页
 第五节 会谈评价问卷的修订第88-92页
  1 目的第88页
  2 方法第88-8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9-91页
  4 小结第91-92页
第四章 门诊心理治疗效果研究第92-105页
 第一节 门诊心理治疗状况调查第92-96页
  1 目的第92页
  2 资料与方法第9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92-94页
  4 讨论第94-95页
  5 小结第95-96页
 第二节 门诊心理治疗满意度评价第96-99页
  1 目的第96页
  2 方法第96页
  3 结果第96-98页
  4 讨论第98-99页
  5 小结第99页
 第三节 门诊心理治疗剂量效果研究第99-105页
  1 目的第99-100页
  2 资料与方法第100-10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01-103页
  4 讨论第103-104页
  5 小结第104-105页
第五章 会谈成分及其之间关系研究第105-118页
 第一节 心理治疗期望的研究第105-108页
  1 目的第105页
  2 资料与方法第10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05-106页
  4 讨论第106-108页
  5 小结第108页
 第二节 治疗联盟的研究第108-111页
  1 目的第108-109页
  2 资料与方法第10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09-110页
  4 讨论第110-111页
  5 小结第111页
 第三节 会谈评价的研究第111-114页
  1 目的第111页
  2 资料与方法第111-11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12-113页
  4 讨论第113-114页
  5 小结第114页
 第四节 会谈成分间关系的研究第114-118页
  1 目的第114页
  2 资料与方法第11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14-116页
  4 讨论第116-117页
  5 小结第117-118页
第六章 会谈效果模型研究第118-122页
 1 目的第118页
 2 方法第11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18-120页
 4 讨论第120-121页
 5 小结第121-122页
第七章 单个案研究第122-135页
 1 目的第122页
 2 方法第122-12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23-132页
 4 讨论第132-134页
 5 小结第134-135页
第八章 总的讨论第135-152页
 1 关于测量工具第135-138页
 2 关于治疗效果第138-140页
 3 关于会谈成分第140-145页
 4 关于会谈成分作用途径第145-146页
 5 关于会谈效果模型第146-147页
 6 关于个案研究第147-148页
 7 对策第148-151页
 8 本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第151-152页
第九章 全文结论第152-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72页
附录第172-181页
致谢第181-182页
在学期间发表成果及参研的课题第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壤电场对土壤中离子扩散/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配体的朊病毒蛋白分析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