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目前土壤电场的经典理论 | 第12-17页 |
·土壤表面电荷的类型及物质基础 | 第12-14页 |
·扩散双电层理论 | 第14-17页 |
·离子扩散/吸附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7-24页 |
·离子交换吸附动力学的经典理论 | 第17-22页 |
·离子扩散的经典理论 | 第22-24页 |
·考虑表面电场作用的土壤离子扩散/吸附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第2章 绪论 | 第28-38页 |
·立题依据 | 第28-30页 |
·研究目标 | 第3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研究方案、实验方法 | 第31-37页 |
·土壤电场作用下离子扩散/吸附动力学研究的理论研究思路 | 第31-36页 |
·土壤电场作用下离子扩散/吸附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技术路线 | 第37-38页 |
第3章 平衡法与流动法平衡吸附与解吸过程中离子在双电层中动态分布的理论模式 | 第38-50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DDL中描述离子物理交换或相互扩散过程的基本方程 | 第39-40页 |
·"表观浓度"与浓度之间的转化方程 | 第39页 |
·"表观物质守恒"定律 | 第39页 |
·"表观物质通量"方程和非稳恒态物质的扩散方程 | 第39-40页 |
·恒流法平衡吸附与解吸过程中离子在双电层中动态分布的理论模式 | 第40-43页 |
·恒流法实验中离子由本体溶液扩散进入到DDL中的动力学分布:吸附 | 第40-42页 |
·恒流法实验中离子由DDL中扩散进入本体溶液中的动力学分布:解吸 | 第42-43页 |
·平衡法平衡吸附与解吸过程中离子在双电层中动态分布的理论模式 | 第43-48页 |
·平衡法实验中离子由本体溶液扩散进入到DDL中的动力学分布:吸附 | 第43-45页 |
·平衡法实验中离子由DDL中扩散进入到本体溶液中的动力学分布:解吸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土壤电场作用下离子扩散/吸附动力学新模型 | 第50-62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实验装置及流动柱设计-恒流法 | 第52-53页 |
·样品的表面处理及交换液浓度设置 | 第53页 |
·土壤电场作用下离子扩散/吸附动力学新模型的构建 | 第53-57页 |
·土壤电场作用下离子扩散/吸附动力学新模型的验证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第5章 不同强弱静电力作用下离子扩散/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62-80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实验材料 | 第63页 |
·实验装置 | 第63页 |
·指示离子的确定 | 第63页 |
·样品的表面处理 | 第63-64页 |
·交换液浓度设置 | 第64页 |
·土壤表面电荷性质 | 第64-66页 |
·不同强弱静电力作用对离子扩散/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 第66-76页 |
·不同强弱静电力作用对离子扩散/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66-70页 |
·不同强弱土壤电场作用下离子扩散/交换速率实验数据的结果分析 | 第70-76页 |
·不考虑电场作用时离子扩散/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第6章 土壤表面静电力作用下不同离子扩散/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80-98页 |
·引言 | 第80-8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1-82页 |
·实验材料与实验装置 | 第81页 |
·样品的制备与表面处理 | 第81页 |
·交换液浓度设置 | 第81-82页 |
·土壤电场作用下离子交换动力学实验结果 | 第82-89页 |
·不同电解质条件下的土壤表面电荷性质 | 第89-90页 |
·不同电解质条件下离子在土壤表面的覆盖度 | 第90-93页 |
·不同电解质条件下离子扩散/吸附达到平衡时离子的活度系数 | 第93-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2页 |
·主要结论 | 第98-100页 |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100-101页 |
·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