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他者的自身--保罗·利科主体哲学视域下的叙事同一性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文章结构 | 第11-15页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二、文章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保罗·利科学界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一、保罗·利科著作情况 | 第15-17页 |
二、国外学界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三、国内学界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第三节 关键词解释 | 第24-27页 |
一、同一性 | 第24-25页 |
二、叙事和叙述 | 第25-26页 |
三、保罗·利科的主体哲学 | 第26-27页 |
第二章 保罗·利科的“叙事时间理论” | 第27-40页 |
第一节 以叙事中介阐释时间的疑难性 | 第27-30页 |
一、叙事作为思考“时间的疑难性”的中介 | 第27-28页 |
二、保罗·利科“叙事时间理论”的整体建构 | 第28-30页 |
第二节 “三重摹仿”奠定“叙事时间理论”基础 | 第30-34页 |
一、叙事弥补奥古斯丁与亚里士多德时间观的断裂 | 第30-32页 |
二、作为基础的“三重摹仿”理论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叙事的两种范式与时间塑形的关系 | 第34-40页 |
一、历史叙事与虚构叙事 | 第34-36页 |
二、虚构叙事与时间塑形 | 第36-40页 |
第三章 “叙事时间理论”未竟的疑难:叙事同一性 | 第40-51页 |
第一节 叙事同一性的悖论问题 | 第40-44页 |
一、源自对同一性的争论 | 第40-42页 |
二、叙事同一性指涉主体 | 第42-44页 |
第二节 以两种同一性的区分缓和争论 | 第44-48页 |
一、区分“相同性-同一性”与“自身性-同一性” | 第44-46页 |
二、自身性与异己性的关系 | 第46-48页 |
第三节 叙事同一性召唤他者 | 第48-51页 |
一、叙事同一性的两种倾向召唤他者 | 第48-49页 |
二、以他者作为通向自身的途径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建构反思自身的主体性 | 第51-61页 |
第一节 传统意义上的主体理论 | 第51-54页 |
一、“我思”的主体性建构 | 第51-53页 |
二、“反我思”的主体性批判 | 第53-54页 |
第二节 保罗·利科的主体理论 | 第54-57页 |
一、保罗·利科对传统主体理论的回应 | 第54-56页 |
二、自身与他者:利科主体理论的伦理维度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建立一种反思自身的主体 | 第57-61页 |
一、通达反思自身的主体性建构 | 第57-59页 |
二、反思主体的意义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