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信号完整性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信号完整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高速混合PCB 信号完整性理论基础 | 第14-27页 |
·高频效应 | 第14-17页 |
·趋肤效应 | 第14-15页 |
·传输线效应 | 第15-17页 |
·互容与互感效应 | 第17页 |
·信号完整性噪声问题 | 第17-26页 |
·反射 | 第18-20页 |
·反射的产生原因 | 第18-19页 |
·消除反射的方法 | 第19-20页 |
·串扰 | 第20-22页 |
·串扰的产生原因 | 第20-21页 |
·减小串扰的方法 | 第21-22页 |
·同步开关噪声(SSN) | 第22-23页 |
·SSN 的产生原因 | 第22页 |
·改善SSN 的方法 | 第22-23页 |
·电磁干扰(EMI) | 第23-26页 |
·干扰源 | 第23页 |
·干扰途径 | 第23-25页 |
·敏感部件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信号完整性分析在高速混合PCB 设计中的应用 | 第27-49页 |
·高速PCB 中信号路径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 | 第27-33页 |
·单端信号线的影响 | 第27-28页 |
·差分信号线的影响 | 第28-29页 |
·过孔的影响 | 第29-30页 |
·返回电流路径 | 第30-33页 |
·参考平面被分割开时的返回电流路径设计 | 第31-33页 |
·信号变换参考平面时的返回电流路径设计 | 第33页 |
·信号完整性分析在高速模拟电路PCB 设计中的应用 | 第33-39页 |
·高速模拟电路 | 第33-34页 |
·减小高速模拟信号的高频干扰 | 第34-36页 |
·减小分布电容对高速运放的影响 | 第36-38页 |
·高速ADC 和DAC 接地与采样时钟设计 | 第38-39页 |
·信号完整性分析在高速数字电路PCB 设计中的应用 | 第39-47页 |
·现代高速数字电路PCB 设计方法 | 第39-40页 |
·用于信号完整性仿真分析的器件模型 | 第40-43页 |
·SPICE 模型 | 第40-41页 |
·IBIS 模型 | 第41-42页 |
·SPICE 模型与IBIS 模型的对比 | 第42-43页 |
·信号完整性仿真工具 | 第43-46页 |
·Cadence Allegro PCB SI | 第43-44页 |
·Ansoft SIwave/DESIGNER SI | 第44-45页 |
·如何选择合适的仿真工具 | 第45-46页 |
·基于信号完整性仿真的高速数字电路PCB 设计步骤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100MHZ 数据采集卡PCB 的信号完整性设计方案 | 第49-64页 |
·采集卡系统简介 | 第49-50页 |
·PCB 设计分析 | 第50-51页 |
·采集卡中的信号完整性仿真策略 | 第51-53页 |
·选择仿真工具与仿真模型 | 第51-52页 |
·确定关键高速信号网络 | 第52页 |
·确定信号完整性仿真类型 | 第52-53页 |
·采集卡中数模干扰仿真策略 | 第53-63页 |
·干扰源划分与仿真策略 | 第53-59页 |
·地平面设计与仿真 | 第59-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采集卡的PCB 设计与仿真优化 | 第64-80页 |
·采集卡叠层设计 | 第64-65页 |
·采集卡模拟部分的PCB 设计 | 第65-66页 |
·采集卡数字部分的PCB 设计 | 第66-72页 |
·前仿真与预布局 | 第66-68页 |
·高速数字部分的布局布线 | 第68-72页 |
·后仿真验证 | 第72-78页 |
·高速混合PCB 设计规则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总结 | 第80-81页 |
·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 | 第86-87页 |
详细摘要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