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品位氧化铜矿的浮选及浸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0页 |
·铜的概述 | 第9-11页 |
·铜的性质和用途 | 第9-10页 |
·铜的资源储量和矿物种类 | 第10-11页 |
·铜的矿床类型和资源特点 | 第11页 |
·硫化铜矿的选别处理 | 第11-17页 |
·硫化铜矿的浮选 | 第11-13页 |
·硫化铜矿的生物冶金 | 第13-17页 |
·氧化铜矿的处理方法 | 第17-19页 |
·浮选法 | 第17-18页 |
·化学选矿法 | 第18-19页 |
·氧化铜矿浮选研究与实践进展 | 第19-26页 |
·氧化铜矿主要矿物及其可浮性 | 第19-20页 |
·氧化铜矿类型特征和浮选方法 | 第20-22页 |
·氧化铜矿浮选药剂研制与应用 | 第22-26页 |
·氧化铜矿化学处理方法 | 第26-28页 |
·氧化铜矿硫酸浸出 | 第26-27页 |
·氧化铜矿氨法浸出 | 第27-28页 |
·氧化铜矿选冶联合处理方法 | 第28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28-29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30-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2页 |
·矿样的采集与制备 | 第30页 |
·实验药剂和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菌种和培养基 | 第31-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浮选试验 | 第32-33页 |
·细菌培养 | 第33页 |
·摇瓶浸出 | 第33页 |
·柱浸试验 | 第33-34页 |
·测试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 第34页 |
·亚铁滴定 | 第34页 |
·pH值的测定 | 第34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4页 |
·浸出液混合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矿石中矿物赋存状态与工艺的选择 | 第35-42页 |
·矿石的化学成分 | 第35-36页 |
·矿物组成及含量 | 第36-37页 |
·主要矿物的产出形式 | 第37-40页 |
·铜矿物的嵌布粒度 | 第40页 |
·矿石处理工艺的选择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氧化铜矿硫化浮选试验研究 | 第42-53页 |
·氧化铜矿硫化浮选条件试验 | 第42-50页 |
·磨矿细度对铜浮选的影响 | 第42-44页 |
·硫化钠和硫酸铵用量对铜浮选的影响 | 第44-46页 |
·捕收剂种类和用量对铜浮选的影响 | 第46-48页 |
·抑制剂用量对铜浮选的影响 | 第48-50页 |
·全流程开路试验 | 第50-51页 |
·全流程闭路试验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氧化铜矿细菌浸出试验研究 | 第53-63页 |
·浸出试验矿样制备 | 第53-54页 |
·摇瓶浸出试验研究 | 第54-56页 |
·摇瓶浸出试验 | 第54-55页 |
·摇瓶浸出酸耗试验 | 第55-56页 |
·渗滤柱浸试验研究 | 第56-60页 |
·渗滤柱浸试验 | 第56-58页 |
·柱浸酸耗计算 | 第58-59页 |
·柱浸浸出渣分析 | 第59-60页 |
·扩大柱浸试验研究 | 第60-62页 |
·扩大柱浸试验 | 第60-61页 |
·扩大柱浸酸耗计算 | 第61页 |
·扩大柱浸浸出渣分析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氧化铜矿浮选与浸出过程机理分析 | 第63-78页 |
·氧化铜矿硫化浮选过程的机理分析 | 第63-70页 |
·氧化铜矿硫化浮选的理论分析 | 第63-67页 |
·孔雀石与烷基羟肟酸捕收剂的作用机理 | 第67-70页 |
·氧化铜矿主要含铜矿物浸出过程机理分析 | 第70-75页 |
·孔雀石晶体化学性质及浸出机理分析 | 第70-72页 |
·黄铜矿晶体化学性质及其溶解机理 | 第72-74页 |
·辉铜矿晶体化学性质及其浸出机理 | 第74-75页 |
·氧化铜矿浮选和浸出工艺比较及发展方向 | 第75-77页 |
·硫化浮选与细菌浸出工艺比较 | 第75-76页 |
·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