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钨的性质与用途 | 第11页 |
·白钨矿资源概况 | 第11-15页 |
·世界及我国钨资源分布情况 | 第11-12页 |
·我国白钨储量与分布情况 | 第12-13页 |
·主要白钨矿床概况 | 第13-15页 |
·白钨浮选工艺概述 | 第15-17页 |
·浓浆高温法 | 第15页 |
·常温浮选法 | 第15-16页 |
·剪切絮凝 | 第16-17页 |
·白钨浮选药剂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7-21页 |
·白钨矿捕收剂的现状和进展 | 第17-19页 |
·白钨矿调整剂的现状和进展 | 第19-21页 |
·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矿样、药剂、仪器设备及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矿样制备 | 第23-25页 |
·单矿物 | 第23-25页 |
·实际矿石 | 第25页 |
·试验药剂 | 第25-26页 |
·试验所用仪器设备 | 第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浮选试验 | 第26-27页 |
·动电位测定 | 第27页 |
·吸附量测定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不同药剂体系下,白钨矿与萤石、方解石浮选分离行为的研究 | 第28-33页 |
·pH值对白钨矿、方解石、萤石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捕收剂对白钨矿、萤石、方解石的捕收性能 | 第29-30页 |
·不同PH调整剂作用下,白钨矿、萤石、方解石三种矿物可浮性的差异 | 第30-32页 |
·本章结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低品位白钨矿常温浮选影响因素研究 | 第33-53页 |
·矿石性质与原则流程 | 第33-34页 |
·磨矿对含钙矿物浮选性能的影响 | 第34-37页 |
·磨矿细度与矿物单体解离度的关系 | 第34页 |
·磨矿时间与磨矿细度的关系 | 第34-35页 |
·磨矿细度对含钙矿物浮选性能的影响 | 第35-37页 |
·捕收剂对含钙矿物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37-41页 |
·白钨浮选捕收剂对比试验 | 第37-39页 |
·733氧化石蜡皂与苯甲羟肟酸混用对白钨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39-40页 |
·油酸+苯甲羟肟酸混用对白钨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40-41页 |
·石灰法主要因素对白钨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41-48页 |
·石灰用量对白钨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42-44页 |
·碳酸钠用量对白钨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44-45页 |
·水玻璃用量对白钨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45-46页 |
·石灰法白钨浮选小型闭路试验结果 | 第46-48页 |
·石灰法白钨常温浮选精选效果 | 第48-50页 |
·石灰法粗精矿及精矿XRD图谱分析 | 第50-52页 |
·本章结论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石灰法对白钨浮选作用机理研究 | 第53-68页 |
·三种含钙矿物溶解性质及表面电性研究 | 第53-56页 |
·白钨矿溶解组分的浓度对数图及其浮选意义 | 第53-54页 |
·萤石的溶解及其对浮选的意义 | 第54-55页 |
·方解石溶解组分的浓度对数图及其浮选意义 | 第55-56页 |
·石灰对矿物表面电性的影响及其溶解组分溶液化学研究 | 第56-59页 |
·石灰对白钨矿、萤石、方解石毛电位的影响 | 第56-57页 |
·石灰溶解组分浓度对数图及其浮选意义 | 第57-59页 |
·碳酸钠对矿物表面电性的影响及其溶解组分溶液化学研究 | 第59-61页 |
·碳酸钠对白钨矿、萤石、方解石ξ电位的影响 | 第59-60页 |
·Na_2CO_3溶解组分φ-pH图及其浮选意义 | 第60-61页 |
·水玻璃对矿物表面电性的影响及其溶解溶液化学研究 | 第61-67页 |
·水玻璃对白钨矿、萤石、方解石ξ电位的影响 | 第61-62页 |
·水玻璃溶解组分的φ-pH图及其浮选意义 | 第62-63页 |
·水玻璃在白钨矿、萤石、方解石表面吸附量差异 | 第63-64页 |
·水玻璃与白钨矿、萤石、方解石作用的溶液化学研究 | 第64-67页 |
·本章结论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