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导论 | 第11-16页 |
(一) 问题的缘起及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问题的缘起 | 第11页 |
2、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关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内涵 | 第12页 |
2、关于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 | 第12-13页 |
3、关于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 | 第13-14页 |
4、关于提高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对策 | 第14-15页 |
(三) 本文的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内涵及特点 | 第16-22页 |
(一) 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内涵 | 第16-20页 |
1、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 | 第16-17页 |
2、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内涵及构成 | 第17-20页 |
(二) 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 | 第20-22页 |
1、自然性 | 第20页 |
2、内在性 | 第20页 |
3、长效性 | 第20-21页 |
4、发展性 | 第21页 |
5、示范性 | 第21-22页 |
二、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 | 第22-25页 |
(一) 有助于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 第22页 |
(二) 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 第22-23页 |
(三) 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校园文化 | 第23页 |
(四) 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 第23-25页 |
三、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发挥欠佳的表现及原因 | 第25-33页 |
(一) 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发挥欠佳的表现 | 第25-26页 |
1、部分辅导员敬业意识淡薄,运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自觉性不够 | 第25页 |
2、部分辅导员威信不高,非权力性影响力发挥不够 | 第25-26页 |
3、部分辅导员工作热情不高,致使其非权力性影响力下降 | 第26页 |
4、部分辅导员示范作用欠佳,教育效能偏低 | 第26页 |
(二) 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发挥欠佳的原因 | 第26-33页 |
1、部分辅导员对自身职业角色认识模糊 | 第27-28页 |
2、部分辅导员自身素质不高 | 第28-30页 |
3、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力 | 第30-32页 |
4、复杂的社会环境制约了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 | 第32-33页 |
四、提高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对策 | 第33-44页 |
(一) 辅导员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定位 | 第33-34页 |
(二) 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 | 第34-39页 |
1、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 | 第34-35页 |
2、提高道德素养,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大学生 | 第35-36页 |
3、提高理论知识素养,以广博的知识引领大学生 | 第36-37页 |
4、提高工作能力,以出色的工作吸引大学生 | 第37页 |
5、提高心理素质,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大学生 | 第37-38页 |
6、更新教育理念,注意工作方法 | 第38-39页 |
(三)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 第39-41页 |
1、高校应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 | 第39页 |
2、构建完善的辅导员选拔和培训机制 | 第39-41页 |
3、提高辅导员待遇,改善其工作及生活条件 | 第41页 |
(四) 大力优化社会环境,为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营造良好氛围 | 第41-44页 |
1、优化经济环境,为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奠定物质基础 | 第42页 |
2、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为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提供政治保证 | 第42页 |
3、优化文化环境,为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提供无形动力 | 第42-43页 |
4、优化舆论环境,为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