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韵精要》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 ·研究材料和写作原则 | 第17-21页 |
| ·研究材料 | 第17-20页 |
| ·写作原则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精要》的音理阐释 | 第21-49页 |
| ·贾氏生平简介 | 第21-24页 |
| ·贾氏故里考 | 第21-23页 |
| ·贾氏生平考 | 第23-24页 |
| ·《精要》的传承 | 第24-49页 |
| ·《精要》的版本和研究 | 第24-25页 |
| ·《精要》的体例 | 第25-26页 |
| ·贾氏韵学观解读 | 第26-49页 |
| 第三章 《精要》的声母系统 | 第49-84页 |
| ·《精要》的声母系统及拟音 | 第49-55页 |
| ·声母具体分析 | 第55-84页 |
| ·全浊声母清化 | 第55-59页 |
| ·知照组合流 | 第59-63页 |
| ·影喻母合流 | 第63-68页 |
| ·疑母与微母的留存 | 第68-76页 |
| ·精组、见晓组的腭化 | 第76-79页 |
| ·日母的读音 | 第79-82页 |
| ·轻唇音合流和泥娘二母合流 | 第82-84页 |
| 第四章 《精要》的韵母系统 | 第84-129页 |
| ·《精要》的韵母概况 | 第84-85页 |
| ·《精要》韵母各家拟音分析 | 第85-87页 |
| ·《精要》韵母的音值 | 第87-114页 |
| ·《精要》的音位学分析 | 第114-122页 |
| ·《精要》韵母系统的特点 | 第122-129页 |
| ·唇音字重出 | 第122-123页 |
| ·尤侯韵唇音读同鱼模韵 | 第123-124页 |
| ·麻韵三等字重出 | 第124-126页 |
| ·开口二等喉牙音增生[i]介音 | 第126-129页 |
| 第五章 《精要》的声调系统 | 第129-149页 |
| ·声调概况 | 第129-130页 |
| ·《精要》的浊上归去 | 第130-132页 |
| ·《精要》浊上归去的表现 | 第130-131页 |
| ·汾河片方言的浊上归去 | 第131-132页 |
| ·《精要》的入声 | 第132-149页 |
| ·贾氏入声观 | 第132-134页 |
| ·《精要》入声的分布 | 第134-135页 |
| ·《精要》入声韵的归并 | 第135-149页 |
| 第六章 《精要》与相关韵书比较 | 第149-161页 |
| ·《精要》对《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的推崇 | 第149-151页 |
| ·《精要》对《元韵谱》《五方元音》的传承和改良 | 第151-155页 |
| ·《精要》与其它官话韵书的异同 | 第155-161页 |
| ·选择相关韵书的标准 | 第155页 |
| ·《精要》与《音韵阐微》 | 第155-156页 |
| ·《精要》与《李氏音鉴》 | 第156-158页 |
| ·《精要》与《等音》《声位》 | 第158-159页 |
| ·《精要》与《康熙字典》后附韵图 | 第159-161页 |
| 第七章 《精要》的性质 | 第161-171页 |
| ·诸家对《精要》性质的评述 | 第161-162页 |
| ·《精要》性质的三个维度 | 第162-171页 |
| ·明清官话系韵书的"正音"标准问题 | 第163-164页 |
| ·《精要》表现明清官话语音 | 第164-167页 |
| ·贾氏方言对《精要》影响 | 第167-1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1-181页 |
| 附录 | 第181-200页 |
| 附录一 《精要》声韵调配合表 | 第181-196页 |
| 附录二 有关贾存仁碑文 | 第196-199页 |
| 附录三 贾氏族人、家谱、碑文照片 | 第199-200页 |
| 研究成果 | 第200-201页 |
| 后记及致谢 | 第201-203页 |
| 个人简况 | 第203-2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