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导言 | 第13-2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22页 |
四、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第22-23页 |
五、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23-24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一章 何谓公民精神 | 第25-73页 |
第一节 公民社会 | 第25-46页 |
一、公民 | 第25-33页 |
二、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 | 第33-42页 |
三、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 | 第42-46页 |
第二节 公民精神 | 第46-64页 |
一、公民精神的内涵 | 第46-55页 |
二、公民精神的本质:社会认同 | 第55-61页 |
三、公民精神的现实基础:公民权利 | 第61-64页 |
第三节 公民精神与国家软实力 | 第64-73页 |
一、公民精神具有社会资本的属性 | 第65-68页 |
二、公民精神是一种文化软实力 | 第68-71页 |
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公民精神的建设 | 第71-73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社会及其价值认同 | 第73-118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 | 第74-92页 |
一、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 | 第75-78页 |
二、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特征是身份等级制 | 第78-87页 |
三、中国传统社会的正统意识形态是儒家纲常 | 第87-92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认同 | 第92-106页 |
一、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与中国人的价值认同 | 第92-96页 |
二、忧患意识与责任伦理 | 第96-99页 |
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 | 第99-106页 |
第三节 爱国主义与公民精神 | 第106-118页 |
一、爱国主义是连接中国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精神纽带 | 第107-111页 |
二、公民精神从爱国主义传统转型而来 | 第111-114页 |
三、现代爱国主义要求以公民精神为基础 | 第114-118页 |
第三章 现代社会与公民精神 | 第118-161页 |
第一节 市场经济 | 第119-133页 |
一、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的经济基础 | 第119-126页 |
二、市场经济与现代道德 | 第126-133页 |
第二节 契约文化 | 第133-146页 |
一、契约文化是现代社会的文化形态 | 第133-140页 |
二、契约文化与现代道德 | 第140-146页 |
第三节 法治 | 第146-161页 |
一、法治是现代社会的秩序状态 | 第146-155页 |
二、法治与公民精神 | 第155-161页 |
第四章 当代中国的公民精神 | 第161-198页 |
第一节 当代中国的公民精神现状 | 第161-175页 |
一、公民精神的生长状况 | 第162-166页 |
二、公民精神成长的有利条件 | 第166-171页 |
三、公民精神成长的不利因素 | 第171-175页 |
第二节 中国公民精神的特点 | 第175-188页 |
一、中国的国情特征 | 第176-181页 |
二、中国公民社会的特征 | 第181-185页 |
三、中国公民精神的特征 | 第185-188页 |
第三节 中国公民精神培育的结构性要素 | 第188-198页 |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第189-192页 |
二、充分保障公民权利,科学规范国家权力 | 第192-195页 |
三、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法治体系 | 第195-198页 |
参考文献 | 第198-207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及论文情况 | 第207-208页 |
后记 | 第208-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