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背景分析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2.1 网络安全 | 第12-13页 |
1.2.2 网络安全认知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3 简要述评 | 第20-21页 |
3 研究过程 | 第21-36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21-22页 |
3.2 访谈设计与实施 | 第22页 |
3.3 数据分析 | 第22-36页 |
3.3.1 数据加工 | 第22-23页 |
3.3.2 三级编码 | 第23-34页 |
3.3.3 信度、效度与伦理考量 | 第34-36页 |
4 大学生网络安全认知现状 | 第36-44页 |
4.1 大学生网络安全认知构成 | 第36-38页 |
4.1.1 信息泄露 | 第36页 |
4.1.2 人身安全 | 第36-37页 |
4.1.3 财务损失 | 第37页 |
4.1.4 设备受损 | 第37页 |
4.1.5 讨论与发现 | 第37-38页 |
4.2 大学生网络安全认知影响因素 | 第38-44页 |
4.2.1 内部因素 | 第38-39页 |
4.2.2 外部因素 | 第39-42页 |
4.2.3 影响因素关系分析 | 第42-43页 |
4.2.4 讨论与发现 | 第43-44页 |
5 大学生网络安全认知提升 | 第44-52页 |
5.1 加强外部环境建设 | 第44-49页 |
5.1.1 政府牵头,调动社会各界力量 | 第44-45页 |
5.1.2 净化网络环境,媒体正面引导 | 第45-46页 |
5.1.3 高校教育是网络安全认知教育的主要途径 | 第46-49页 |
5.1.4 重视家风教育,家长积极参与配合 | 第49页 |
5.2 加强大学生自身建设 | 第49-52页 |
5.2.1 深化教育认同感,注重网络安全知识学习和积累 | 第50页 |
5.2.2 加强自身建设,杜绝侥幸心理 | 第50-5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2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