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导论第18-34页
    1.1 研究背景第18-2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1.2.1 研究目的第20-21页
        1.2.2 研究意义第2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1-28页
        1.3.1 关于农业碳效应核算与计量的研究第21-22页
        1.3.2 关于联合生产与农业环境的研究第22-24页
        1.3.3 关于低碳农业的环境绩效评价研究第24-25页
        1.3.4 关于低碳农业发展中的农户行为研究第25-27页
        1.3.5 研究现状述评第27-28页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第28-32页
        1.4.1 研究思路第28-29页
        1.4.2 研究内容第29-31页
        1.4.3 研究方法第31-32页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32-34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探讨第34-54页
    2.1 相关概念第34-38页
        2.1.1 联合生产第34-35页
        2.1.2 碳产品与农业碳计量第35-36页
        2.1.3 低碳农业绩效第36-37页
        2.1.4 低碳农业激励机制第37-38页
    2.2 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理论依据第38-44页
        2.2.1 低碳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与物质循环理论第38-40页
        2.2.2 低碳农业生产的公共品特征与外部性理论第40-42页
        2.2.3 低碳农业生产的激励措施与机制设计理论第42-43页
        2.2.4 低碳农业生产的激励效果评价与农户行为理论第43-44页
    2.3 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理论框架第44-52页
        2.3.1 低碳农业的联合生产性质第45-46页
        2.3.2 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的基本模式第46-48页
        2.3.3 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绩效评价的思路与方法第48-50页
        2.3.4 低碳激励机制约束下的委托代理关系第50-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三章 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的碳产品测度与分析第54-69页
    3.1 农户层面碳产品测度的分析框架第54-55页
    3.2 农业活动碳计量的关键源与汇第55-60页
        3.2.1 农业活动碳计量的系统边界第55-57页
        3.2.2 农业活动碳计量的测算体系第57-60页
    3.3 农业碳计量的数据要求第60-61页
        3.3.1 核算单位确定第60页
        3.3.2 活动水平数据确定第60-61页
    3.4 农户样本碳产品的测度与分析第61-67页
        3.4.1 研究区域概况第61页
        3.4.2 数据来源与说明第61-62页
        3.4.3 农业碳计量结果与分析第62-67页
    3.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四章 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绩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第69-83页
    4.1 研究方法与变量选取第69-73页
        4.1.1 计量模型构建第69-72页
        4.1.2 变量选取与定义第72-73页
    4.2 农业碳强度与联合生产效益分析第73-76页
        4.2.1 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的碳强度第73-74页
        4.2.2 低碳农业联合生产效益分析第74-76页
    4.3 低碳农业联合生产效率分析第76-78页
        4.3.1 联合生产效率指标体系第76页
        4.3.2 联合生产效率测算与分析第76-78页
    4.4 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第78-81页
        4.4.1 联合生产效率的非效率分解第78-80页
        4.4.2 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0-81页
    4.5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农户参与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的意愿与决策行为分析第83-100页
    5.1 文献回顾第84-85页
    5.2 理论分析、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第85-90页
        5.2.1 农户采用低碳农业技术的决策行为机理第85-88页
        5.2.2 变量选取与定义第88页
        5.2.3 计量模型构建第88-90页
    5.3 数据说明与样本描述第90-92页
        5.3.1 数据处理第90页
        5.3.2 样本特征描述第90-92页
    5.4 不同类型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用现状分析第92-94页
        5.4.1 低碳农业技术采用率与必要性认知第92页
        5.4.2 低碳农业技术采用效果评价与后续采用意愿第92-94页
        5.4.3 低碳农业技术采用预期与风险偏好第94页
    5.5 低碳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4-98页
        5.5.1 零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第94-95页
        5.5.2 完整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第95-98页
    5.6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六章 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的生态补偿激励性分析第100-113页
    6.1 理论分析第100-103页
    6.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第103-106页
        6.2.1 变量选取第103-105页
        6.2.2 数据说明第105-106页
    6.3 农户经营所得碳产品产量分析第106-108页
        6.3.1 农业碳计量第106页
        6.3.2 结果分析第106-108页
    6.4 农户低碳生产的努力程度分析第108-111页
        6.4.1 估计方法第108-109页
        6.4.2 结果分析第109-111页
    6.5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七章 低碳农业生态补偿激励机制的优化与设计第113-128页
    7.1 文献回顾第113-116页
        7.1.1 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第113-115页
        7.1.2 农业“碳补偿”形式补偿机制的研究现状第115-116页
    7.2 低碳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优化的理论分析第116-118页
    7.3 农业碳补偿机制的分析与构建第118-126页
        7.3.1 低碳农业生态补偿的基本内涵第118页
        7.3.2 基于农户受偿意愿碳补偿标准的方案设定第118-121页
        7.3.3 低碳农业生态补偿的标准厘定第121-125页
        7.3.4 低碳农业生态补偿的方式确定第125-126页
    7.4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八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第128-137页
    8.1 研究结论第128-130页
    8.2 政策建议第130-135页
    8.3 研究展望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53页
附录第153-165页
致谢第165-167页
个人简历第167-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英语写作策略、自我效能感与写作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员工传统性、上下级关系、道德认同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