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鳞翅目害虫论文

我国梨小食心虫种群遗传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前言第11-23页
    1.1 梨小食心虫的分布与危害第11页
    1.2 梨小食心虫种群遗传研究进展第11-13页
    1.3 种群遗传研究的DNA分子标记技术第13-14页
        1.3.1 DNA分子标记的发展第13-14页
        1.3.2 SNPs标记及开发技术第14页
    1.4 RAD-seq技术及其在昆虫种群遗传学中的应用第14-20页
        1.4.1 RAD-seq的基本流程第15页
        1.4.2 RAD-seq技术的种类第15-18页
        1.4.3 RAD-seq及SNPs在昆虫种群遗传学中的应用第18-20页
    1.5 昆虫内共生菌Wolbachia对种群结构的影响第20-21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32页
    2.1 样本采集与鉴定第23-24页
    2.2 试验仪器与试剂第24页
        2.2.1 主要仪器第24页
        2.2.2 主要试剂第24页
    2.3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保存第24-26页
    2.4 梨小食心虫ddRAD双酶切组合的筛选第26-27页
        2.4.1 昆虫基因组下载第26页
        2.4.2 限制酶及电脑模拟程序第26-27页
        2.4.3 实验验证第27页
    2.5 ddRAD文库构建与测序第27-28页
        2.5.1 基因组DNA双酶切反应第27-28页
        2.5.2 接头adapter的连接第28页
        2.5.3 目的片段回收第28页
        2.5.4 PCR富集第28页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8-32页
        2.6.1 酶切优化结果分析第28-29页
        2.6.2 ddRAD测序结果分析第29页
        2.6.3 中性位点和受选择位点的界定第29-30页
        2.6.4 种群遗传分析第30-31页
        2.6.5 内共生菌Wolbachia对种群结构的影响第31页
        2.6.6 受选择位点相关基因的解析第31页
        2.6.7 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第31-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49页
    3.1 梨小食心虫ddRAD双酶切组合的筛选第32-38页
        3.1.1 酶切片段数与基因组大小的线性关系第32-33页
        3.1.2 电脑模拟酶切结果第33页
        3.1.3 实验验证结果第33-38页
    3.2 ddRAD文库测序结果及位点过滤第38-40页
        3.2.1 测序数据统计第38页
        3.2.2 SNPs识别及注释第38-40页
    3.3 中性位点和受选择位点第40页
    3.4 梨小食心虫的种群遗传分析第40-45页
        3.4.1 种群遗传多样性第40-41页
        3.4.2 种群遗传结构第41-44页
        3.4.3 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的相关性第44-45页
    3.5 共生菌Wolbachia感染分布特征第45-46页
    3.6 受选择位点相关基因的解析第46-47页
    3.7 与环境因子相关的位点解析第47-49页
4 结论与讨论第49-53页
    4.1 结论第49-50页
        4.1.1 梨小食心虫ddRAD双酶切组合的筛选第49页
        4.1.2 梨小食心虫种群遗传分析第49页
        4.1.3 梨小食心虫种群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第49-50页
    4.2 讨论第50-53页
        4.2.1 梨小食心虫ddRAD双酶切组合的筛选第50-51页
        4.2.2 梨小食心虫的种群遗传结构第51页
        4.2.3 梨小食心虫种群遗传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机制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60页
附录第60-63页
个人简介第63-64页
导师简介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HFO环保替代混合工质相平衡性质研究
下一篇:非线性分数阶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与多重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