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经济法论文--国际财政金融法论文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启示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31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5页
        1.1.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1-12页
        1.1.2 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2页
        1.1.3 关于《巴塞尔协议Ⅲ》第12-15页
    1.2 文献综述第15-28页
        1.2.1 关于《巴塞尔协议Ⅲ》监管效力发展趋势的研究第16-17页
        1.2.2 关于《巴塞尔协议Ⅲ》“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研究第17-20页
        1.2.3 “宏观审慎”的监管制度框架研究第20-23页
        1.2.4 “宏观审慎”的监管手段、工具和技术的研究第23-26页
        1.2.5 现有文献的评议第26-28页
    1.3 研究方法第28-29页
        1.3.1 本文的研究范畴和价值标尺第28页
        1.3.2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28-29页
    1.4 论文的框架和思路第29-31页
第二章 《巴塞尔协议Ⅲ》的域内监管效力和在国内立法第31-39页
    2.1 《巴塞尔协议Ⅲ》的域内效力第31页
    2.2 《巴塞尔协议Ⅲ》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验总结第31-34页
        2.2.1 原有体系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单项监管具有局限性第32-33页
        2.2.2 原有体系对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性监管存在缺陷第33页
        2.2.3 原有监管体系忽略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第33-34页
    2.3 《巴塞尔协议Ⅲ》在国内的金融监管制度立法第34-39页
        2.3.1 我国传统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历程第34-36页
        2.3.2 “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建立第36-37页
        2.3.3 《巴塞尔协议Ⅲ》监管框架下的国内立法第37-39页
第三章 “宏观审慎”和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的结构性问题第39-47页
    3.1 “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对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借鉴意义第39-41页
    3.2 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第41-46页
        3.2.1 立法权不清第41-43页
        3.2.2 司法权空缺第43页
        3.2.3 执法权分散第43-46页
    3.3 对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改革的建议第46-47页
第四章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和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第47-54页
    4.1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和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的现状第47-48页
        4.1.1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第47-48页
        4.1.2 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第48页
    4.2 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第48-50页
        4.2.1 改革路径不明确第49-50页
        4.2.2 机构整合不彻底第50页
    4.3 基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对现有监管机构改革的建议第50-54页
        4.3.1 建立以独立监管委员会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机构体系第50-52页
        4.3.2 依托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监管司法机关第52-54页
第五章 借鉴“宏观审慎”的监管手段第54-68页
    5.1 “宏观审慎”监管手段的特点和借鉴意义第54-57页
        5.1.1 基于专业模型的量化监管手段第54-55页
        5.1.2 跨行业和体系的“升维”监管手段第55-56页
        5.1.3 运用《巴塞尔协议》监管手段应注意的问题第56-57页
    5.2 传统“合规监管”手段存在的缺陷第57-61页
        5.2.1 “合规监管”容易发生监管失灵第57-59页
        5.2.2 “合规监管”无法控制体系外生风险第59-61页
    5.3 我国现有金融监管手段与国际先进存在差距第61-65页
        5.3.1 一体化监管程度不够第62-63页
        5.3.2 缺乏监管升维手段,负外部性控制弱第63-64页
        5.3.3 预先监管缺乏理论和技术支撑第64-65页
    5.4 借鉴“宏观审慎”监管对我国金融监管手段改进的建议第65-68页
        5.4.1 提高监管手段的完整性第65-66页
        5.4.2 借鉴国际先进金融监管手段第66-68页
第六章 结论第68-71页
    6.1 我国建立《巴塞尔协议Ⅲ》监管体系仍有许多工作须落实第68页
    6.2 从“宏观审慎”的角度看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存在结构性欠缺第68-69页
    6.3 基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对我国金融监管机构进行调整第69页
    6.4 借鉴“宏观审慎”监管手段完善和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手段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致谢第77-78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型燃气轮机压气机叶片机械加工技术研究
下一篇:国际工程中承包商的索赔管理问题研究--以吉隆坡地铁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