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美育价值及其现实困境研究--对功利主义审美教育的批判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绪论 | 第9-17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 (二)现实意义 | 第10页 |
| 三、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美育的含义 | 第17-23页 |
| 一、美的本质 | 第17-20页 |
| (一)美在形式 | 第17-18页 |
| (二)美在理念 | 第18页 |
| (三)美在典型 | 第18页 |
| (四)美在关系 | 第18页 |
| (五)美在生活 | 第18-20页 |
| 二、美育的本质 | 第20-23页 |
| (一)情感教育 | 第20-21页 |
| (二)艺术教育 | 第21-22页 |
| (三)人格教育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美育的价值 | 第23-43页 |
| 一、美育的本体价值—形成健全的人格 | 第23-38页 |
| (一)西方对美与人格的关注 | 第23-30页 |
| 1.柏拉图 | 第23-25页 |
| 2.康德 | 第25-27页 |
| 3.席勒 | 第27-29页 |
| 4.海德格尔 | 第29-30页 |
| (二)中国对美与人格的关注 | 第30-38页 |
| 1.孔子 | 第30-33页 |
| 2.庄子 | 第33-35页 |
| 3.蔡元培 | 第35-36页 |
| 4.朱光潜 | 第36-38页 |
| 二、美育的工具价值—对德智体的辅助作用 | 第38-43页 |
| (一)以美益智 | 第38-39页 |
| (二)以美辅德 | 第39-41页 |
| (三)以美健体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学校功利主义美育的问题表现及其原因剖析 | 第43-50页 |
| 一、学校功利主义美育的具体表现 | 第43-46页 |
| (一)美育目的功利化 | 第43-44页 |
| (二)美育课程设置功利化 | 第44-46页 |
| (三)美育方式功利化 | 第46页 |
| 二、原因剖析 | 第46-50页 |
| (一)市场经济的副作用 | 第46-47页 |
| (二)我国自古以来的观念影响 | 第47-48页 |
| (三)学校自身对美育认识的偏差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改善美育的对策 | 第50-54页 |
| 一、深化研究美育理论 | 第50-51页 |
| 二、改善美育课程实施 | 第51页 |
| 三、加强美育师资队伍 | 第51-52页 |
|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第52-54页 |
| 结语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 一、中文文献 | 第55-58页 |
| (一)著作类 | 第55-56页 |
| (二)期刊类 | 第56-58页 |
| (三)硕博士论文类 | 第58页 |
| 二、国外文献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