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2-19页 |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0.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0.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0.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6-18页 |
0.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1 “中等收入陷阱”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30页 |
1.1 “中等收入陷阱”的涵义、现象与特征 | 第19-23页 |
1.1.1 “中等收入陷阱”的涵义 | 第19-21页 |
1.1.2 “中等收入陷阱”的现象与特征 | 第21-23页 |
1.2 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 | 第23-29页 |
1.2.1 产业结构方面的因素 | 第23-24页 |
1.2.2 技术创新方面因素 | 第24-26页 |
1.2.3 收入分配方面因素 | 第26-27页 |
1.2.4 人力资本方面因素 | 第27-28页 |
1.2.5 外部环境因素 | 第28-29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2 各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教训分析 | 第30-43页 |
2.1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经验分析 | 第30-36页 |
2.1.1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分析 | 第30-34页 |
2.1.2 亚洲四小龙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分析 | 第34-36页 |
2.2 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失败教训 | 第36-42页 |
2.2.1 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失败教训 | 第36-40页 |
2.2.2 东南亚四国经济发展的失败教训 | 第40-4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3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统计分析 | 第43-57页 |
3.1 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 第43-46页 |
3.1.1 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 | 第43-44页 |
3.1.2 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 第44-46页 |
3.2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条件 | 第46-48页 |
3.2.1 发展基础与阶段 | 第46-47页 |
3.2.2 产业转移空间 | 第47页 |
3.2.3 潜在的消费市场 | 第47-48页 |
3.3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风险 | 第48-56页 |
3.3.1 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48-50页 |
3.3.2 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依然存在 | 第50-53页 |
3.3.3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 第53-54页 |
3.3.4 人力资本积累不足 | 第54-55页 |
3.3.5 对外依存度高,国际竞争力下降 | 第55-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预测与展望 | 第57-71页 |
4.1 “中等收入陷阱”与影响因素关系分析 | 第57-60页 |
4.1.1 指标的选取 | 第57-58页 |
4.1.2 平稳性检验 | 第58-59页 |
4.1.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59-60页 |
4.2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模型预测 | 第60-70页 |
4.2.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 第61-64页 |
4.2.2 数据平稳性检验 | 第64-66页 |
4.2.3 ARIMA模型确定阶数 | 第66-67页 |
4.2.4 残差序列白噪声检验 | 第67-68页 |
4.2.5 预测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4.3 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展望 | 第70-71页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1-7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71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71-76页 |
5.2.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 第71-72页 |
5.2.2 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第72-73页 |
5.2.3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 第73-74页 |
5.2.4 重视教育发展,增强人力资本积累 | 第74页 |
5.2.5 提高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