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10-15页 |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0.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0.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0.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0.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 0.3 论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0.3.1 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0.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0.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 0.4.1 创新点 | 第14页 |
| 0.4.2 不足 | 第14-15页 |
| 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1.1.1 产业结构内涵 | 第15页 |
| 1.1.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涵 | 第15页 |
| 1.1.3 就业结构内涵 | 第15-16页 |
| 1.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 1.2.1 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 1.2.2 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 1.3 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机制 | 第18-20页 |
| 1.4 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就业结构变动的理论 | 第20-23页 |
| 2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 2.1 产业结构现状 | 第23-28页 |
| 2.1.1 基于三次产业GDP占比的分析 | 第23-25页 |
| 2.1.2 基于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的分析 | 第25-26页 |
| 2.1.3 现阶段产业结构演进特征 | 第26-28页 |
| 2.2 就业结构现状 | 第28-32页 |
| 2.2.1 基于产业就业比重的分析 | 第28-29页 |
| 2.2.2 现阶段就业结构演进特征 | 第29-32页 |
| 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实证分析 | 第32-47页 |
| 3.1 产业就业结构协调系数 | 第32-34页 |
| 3.1.1 产业就业结构协调系数内涵 | 第32页 |
| 3.1.2 产业就业结构协调系数分析 | 第32-34页 |
| 3.2 就业弹性分析 | 第34-37页 |
| 3.2.1 就业弹性内涵 | 第34页 |
| 3.2.2 就业弹性分析 | 第34-37页 |
| 3.3 结构偏离度分析 | 第37-40页 |
| 3.3.1 结构偏离度内涵 | 第37页 |
| 3.3.2 结构偏离度分析 | 第37-40页 |
| 3.4 相关关系分析 | 第40-47页 |
| 3.4.1 样本选择 | 第40页 |
| 3.4.2 ADF平稳性检验 | 第40-41页 |
| 3.4.3 协整检验 | 第41-47页 |
| 4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 第47-51页 |
| 4.1 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 第47页 |
| 4.2 加快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改革 | 第47-48页 |
| 4.3 促进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第48页 |
| 4.4 提升新型工业化整体水平,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 第48-49页 |
| 4.5 协调发展“两型”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空间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附录 | 第55-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