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齐工业走廊城市用地扩张研究
| 摘要 | 第8-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 1 引言 | 第12-2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5-19页 | 
| 1.3.1 城市用地信息提取 | 第15-16页 | 
| 1.3.2 城市用地时空变化特征与模式 | 第16页 | 
| 1.3.3 城市用地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 第16-17页 | 
| 1.3.4 城市用地规模预测与模拟 | 第17页 | 
| 1.3.5 城市扩张效应评估与对策 | 第17-18页 | 
| 1.3.6 当前研究特点与不足 | 第18-19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1.5 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 1.6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23-24页 | 
| 2 研究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 2.1 相关概念阐释 | 第24-25页 | 
| 2.1.1 新型城镇化 | 第24页 | 
| 2.1.2 新型工业化 | 第24页 | 
| 2.1.3 城市用地 | 第24-25页 | 
| 2.1.4 哈大齐工业走廊 | 第25页 |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 2.2.1 土地区位理论 | 第25页 |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 2.2.3 扩张模式 | 第26-27页 | 
| 2.2.4 重心转移理论 | 第27-28页 | 
| 3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与方法 | 第28-36页 |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8-30页 | 
| 3.1.1 自然概况 | 第28-29页 | 
| 3.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9页 | 
| 3.1.3 走廊开发概况 | 第29-30页 | 
| 3.2 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 | 第30-33页 | 
| 3.2.1 扩张强度和速度指数 | 第30页 | 
| 3.2.2 紧凑度指数 | 第30-31页 | 
| 3.2.3 增长弹性系数 | 第31页 | 
| 3.2.4 分维指数 | 第31-32页 | 
| 3.2.5 变异系数 | 第32页 | 
| 3.2.6 重心转移模型 | 第32-33页 | 
| 3.3 城市用地信息的提取 | 第33-36页 | 
| 3.3.1 遥感数据获取 | 第33-34页 | 
| 3.3.2 遥感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 3.3.3 分类精度评价 | 第35-36页 | 
| 4 哈大齐工业走廊城市扩张时空特征 | 第36-47页 | 
| 4.1 城市扩张的时序特征 | 第36-39页 | 
| 4.1.1 城市扩张强度与速度 | 第36-37页 | 
| 4.1.2 城市扩张形态 | 第37-38页 | 
| 4.1.3 城市扩张合理性评价 | 第38-39页 | 
| 4.2 城市扩张的空间特征 | 第39-47页 | 
| 4.2.1 城市扩张模式分析 | 第39-40页 | 
| 4.2.2 城市扩张方向分析 | 第40-44页 | 
| 4.2.3 城市用地空间重心转移分析 | 第44-47页 | 
| 5 哈大齐工业走廊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 | 第47-58页 | 
| 5.1 城市扩张驱动因素选择 | 第47-54页 | 
| 5.1.1 自然环境因素 | 第47页 | 
| 5.1.2 社会要素 | 第47-50页 | 
| 5.1.3 经济要素 | 第50-54页 | 
| 5.2 驱动指标构建 | 第54-55页 | 
| 5.3 结果分析与建议 | 第55-58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8-61页 | 
| 6.1 结论 | 第58-59页 | 
| 6.1.1 哈大齐工业走廊城市用地扩张时序特征 | 第58页 | 
| 6.1.2 哈大齐工业走廊城市用地扩张空间特征 | 第58-59页 | 
| 6.1.3 哈大齐工业走廊城市用地扩张驱动力 | 第59页 | 
| 6.2 讨论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