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

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IPO审计风险研究--以登云股份为例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7-25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7-18页
        1.1.1 选题背景第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 文献综述第18-22页
        1.2.1 审计风险的定义第18页
        1.2.2 IPO过程中的审计风险及其影响第18-20页
        1.2.3 IPO审计风险防范措施第20-21页
        1.2.4 文献评述第21-22页
    1.3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第22-23页
        1.3.1 研究方法第22页
        1.3.2 基本思路第22-23页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第23-24页
    1.5 本文局限性第24-25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5-30页
    2.1 IPO审计风险的内涵第25-27页
        2.1.1 IPO审计风险的概念第25-26页
        2.1.2 IPO审计风险的特点第26-27页
    2.2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变第27-28页
        2.2.1 账项基础审计风险模型第27页
        2.2.2 制度基础审计风险模型第27页
        2.2.3 风险导向审计风险模型第27-28页
    2.3 相关理论分析第28-30页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8页
        2.3.2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第28-29页
        2.3.3 理性经济人理论第29-30页
3 中小板IPO审计现状及风险成因第30-40页
    3.1 中小板市场基本特点第30-34页
        3.1.1 中小板市场现状第30-31页
        3.1.2 中小板市场的特点第31-34页
    3.2 中小板IPO审计风险特殊性第34-37页
        3.2.1 重大错报风险第34-36页
        3.2.2 检查风险第36-37页
    3.3 中小板IPO审计风险成因分析第37-40页
        3.3.1 中小板公司内部因素导致的IPO审计风险第37-38页
        3.3.2 中小板公司外部环境导致的IPO审计风险第38页
        3.3.3 注册会计师及行业导致的IPO审计风险第38-40页
4 登云股份IPO审计案例分析第40-52页
    4.1 登云股份IPO审计案例概述第40-44页
        4.1.1 登云股份公司简介第40-41页
        4.1.2 登云股份IPO案始末第41-42页
        4.1.3 登云股份事件处罚结果第42-44页
    4.2 信永中和在IPO审计风险防范中的问题第44-50页
        4.2.1 未发现未披露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第44-46页
        4.2.2 未识别多项利润操纵风险第46-48页
        4.2.3 未关注持续盈利能力风险第48-50页
        4.2.4 未重视内控有效性的缺失第50页
    4.3 信永中和IPO审计风险防范失效原因分析第50-52页
        4.3.1 中小板IPO审计项目层面原因分析第50-51页
        4.3.2 注册会计师层面原因分析第51页
        4.3.3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原因分析第51-52页
5 我国中小板IPO审计风险防范建议第52-56页
    5.1 中小板IPO项目层面的审计风险防范建议第52-53页
        5.1.1 深入了解高新行业,谨慎接受委托第52页
        5.1.2 着重考察持续盈利性,杜绝不良动机第52页
        5.1.3 高度关注内控有效性,避免去痕迹化第52-53页
    5.2 注册会计师层面的风险防范建议第53页
        5.2.1 加强道德素养,严守审计独立性第53页
        5.2.2 设计专门化审计程序,严格执行风险评估第53页
        5.2.3 提高综合素质,从容应对特殊项目第53页
    5.3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风险防范建议第53-54页
        5.3.1 引进多方人才,重视人才培养第53-54页
        5.3.2 更新审计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第54页
        5.3.3 加强企业文化,建立诚信体系第54页
    5.4 外部监管层面的风险防范建议第54-56页
        5.4.1 建立监管体系,完善监管制度第54-55页
        5.4.2 规范违规认定,加大处罚力度第55-56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年金制度改革与创新研究
下一篇:PY市城投平台债券融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