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20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 第19-20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1-22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2-33页 |
2.1 概念及内容 | 第22-28页 |
2.1.1 政务诚信的概念及特点 | 第22-23页 |
2.1.2 相关概念辨析 | 第23-24页 |
2.1.3 政务诚信的内容 | 第24-25页 |
2.1.4 政务诚信的评价标准 | 第25-2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2.2.1 公仆理论 | 第28-29页 |
2.2.2 社会契约理论 | 第29-30页 |
2.3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2.3.1 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 | 第31页 |
2.3.2 是改进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 | 第31页 |
2.3.3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 第31页 |
2.3.4 是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的需要 | 第31-32页 |
2.3.5 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问题的重要措施 | 第32页 |
2.3.6 是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BZ市政务诚信现状分析 | 第33-43页 |
3.1 数据指标分析 | 第33-37页 |
3.1.1 政务信息公开方面 | 第33-34页 |
3.1.2 依法行政方面 | 第34-36页 |
3.1.3 守信践诺方面 | 第36-37页 |
3.2 问卷调查分析 | 第37-42页 |
3.2.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7页 |
3.2.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37-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BZ市政务诚信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3-47页 |
4.1 存在问题 | 第43-44页 |
4.1.1 诚信意识淡薄 | 第43页 |
4.1.2 诚信制度不完善 | 第43页 |
4.1.3 政务信息公开不及时 | 第43-44页 |
4.1.4 依法行政工作不到位 | 第44页 |
4.1.5 政务诚信监督体系不健全 | 第44页 |
4.2 原因分析 | 第44-46页 |
4.2.1 “官本位”和“人治”思想根深蒂固 | 第44-45页 |
4.2.2 社会转型期影响 | 第45页 |
4.2.3 法制观念淡薄 | 第45页 |
4.2.4 政府职能过于强势 | 第45页 |
4.2.5 公众参与度较差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加强BZ市政务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47-52页 |
5.1 构建广泛有效的政务诚信监督体系 | 第47-48页 |
5.1.1 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 第47页 |
5.1.2 完善行政问责制 | 第47-48页 |
5.1.3 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力度 | 第48页 |
5.2 建立健全政务信用管理体系 | 第48-49页 |
5.2.1 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 | 第48-49页 |
5.2.2 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 | 第49页 |
5.2.3 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 | 第49页 |
5.3 加强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 | 第49-51页 |
5.3.1 加强政府采购领域政务诚信建设 | 第49-50页 |
5.3.2 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政务诚信建设 | 第50页 |
5.3.3 加强招标投标领域政务诚信建设 | 第50页 |
5.3.4 加强招商引资领域政务诚信建设 | 第50页 |
5.3.5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领域政务诚信建设 | 第50-51页 |
5.3.6 加强街道和乡镇政务诚信建设 | 第51页 |
5.4 强化组织和制度保障措施 | 第51页 |
5.4.1 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 第51页 |
5.4.2 加快法规制度建设 | 第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A:BZ 市政务诚信调查问卷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