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公司刹车片车间在制品库存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刹车片生产车间在制品库存现状分析 | 第19-29页 |
2.1 H公司运营状况介绍 | 第19-21页 |
2.1.1 H公司组织架构 | 第19-20页 |
2.1.2 H公司运营流程 | 第20-21页 |
2.2 刹车片车间生产及库存状况 | 第21-24页 |
2.2.1 生产工艺流程 | 第21-22页 |
2.2.2 在制品库存分布及管理状况 | 第22-24页 |
2.3 在制品库存水平高的原因分析 | 第24-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车间待磨削在制品超市管理的优化 | 第29-39页 |
3.1 待磨削在制品超市管理现状 | 第29-32页 |
3.2 车间生产计划优化 | 第32-35页 |
3.2.1 生产计划的编制 | 第32-34页 |
3.2.2 生产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 第34-35页 |
3.3 现有在制品库存的优化管理 | 第35-38页 |
3.3.1 在制品ABC分类管理 | 第35-37页 |
3.3.2 呆滞在制品库存的管理措施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生产线均衡化改善 | 第39-60页 |
4.1 车间生产线均衡性分析 | 第39-40页 |
4.2 快速换型技术对磨削工序的改善 | 第40-48页 |
4.2.1 内外部作业时间的分离与转换 | 第40-42页 |
4.2.2 内外部作业时间的压缩 | 第42-45页 |
4.2.3 换型工作标准化 | 第45-48页 |
4.3 基础IE方法对装配工序的改善 | 第48-54页 |
4.3.1 装配工序生产节拍的测定 | 第48-50页 |
4.3.2 提高瓶颈工位的生产能力 | 第50-53页 |
4.3.3 缩短生产辅助时间 | 第53-54页 |
4.4 生产线均衡化改善后的效果评价 | 第54-59页 |
4.4.1 磨削工序改善后的效果评价 | 第54-57页 |
4.4.2 装配工序改善后的效果评价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基于TOC的生产线物流平衡化改善 | 第60-72页 |
5.1 生产线中瓶颈工序的识别 | 第60-61页 |
5.1.1 生产节拍 | 第60-61页 |
5.1.2 生产能力 | 第61页 |
5.2 基于TOC的在制品库存控制模式 | 第61-66页 |
5.2.1 引入TOC的必要性 | 第61-63页 |
5.2.2 在制品库存控制模式说明 | 第63-65页 |
5.2.3 在制品缓冲库存设计 | 第65-66页 |
5.3 基于提前期最小化的生产批量确定 | 第66-69页 |
5.3.1 最优加工批量的确定 | 第66-67页 |
5.3.2 最优传输批量的确定 | 第67-69页 |
5.4 在制品库存控制模式在车间的应用 | 第69-71页 |
5.4.1 在制品缓冲库存的确定 | 第69页 |
5.4.2 最优生产批量的确定 | 第69-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在制品库存优化后的效果分析 | 第72-77页 |
6.1 在制品库存水平分析 | 第72-73页 |
6.2 生产线均衡性分析 | 第73-74页 |
6.3 生产提前期分析 | 第74-7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7.1 总结 | 第77-78页 |
7.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