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入侵植物的定义与背景 | 第9页 |
1.2 入侵植物的生物学性状 | 第9-11页 |
1.3 入侵植物的分布规律 | 第11页 |
1.4 云南入侵植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5 科学问题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2 研究区及研究方法 | 第14-22页 |
2.1 研究区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概况 | 第14-16页 |
2.1.1 云南省概况 | 第14-15页 |
2.1.2 野外案例调查 | 第15-16页 |
2.2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16-22页 |
2.2.1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2.2.2 入侵植物物种确定 | 第16-17页 |
2.2.3 入侵植物性状选择及信息来源 | 第17-18页 |
2.2.4 环境变量和人为活动变量的选择 | 第18页 |
2.2.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8-22页 |
3 结果 | 第22-37页 |
3.1 入侵植物的物种组成 | 第22-23页 |
3.2 入侵植物的原产地 | 第23-24页 |
3.3 入侵植物的生物学性状 | 第24-30页 |
3.3.1 生活型 | 第24页 |
3.3.2 繁殖类型及特点 | 第24-26页 |
3.3.3 传播体特征 | 第26-30页 |
3.4 入侵植物的分布特征 | 第30-36页 |
3.4.1 在16个州市及129个县(市、区)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 第30-33页 |
3.4.2 在8个植物分区中的分布 | 第33-34页 |
3.4.3 分布最广泛的典型入侵植物 | 第34-36页 |
3.5 案例研究区的物种组成情况 | 第36-37页 |
3.5.1 入侵植物的组成 | 第36页 |
3.5.2 入侵植物的分布特点 | 第36-37页 |
4 讨论 | 第37-44页 |
4.1 云南入侵植物优势科的组成具有普遍性 | 第37页 |
4.2 美洲是云南入侵植物最大的原产地 | 第37页 |
4.3 云南入侵植物的生物学性状 | 第37-39页 |
4.3.1 草本是主要生活型 | 第37-38页 |
4.3.2 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 | 第38页 |
4.3.3 繁殖体能够适应多途径传播 | 第38-39页 |
4.4 云南入侵植物的分布状况 | 第39-41页 |
4.4.1 在云南16个州市的分布状况 | 第39-40页 |
4.4.2 在云南129个县(市、区)的分布状况 | 第40页 |
4.4.3 在云南8个植物分区中的分布状况 | 第40-41页 |
4.4.4 云南分布最为广泛的入侵植物 | 第41页 |
4.5 云南入侵植物的防控 | 第41-44页 |
4.5.1 植物入侵的预防和控制 | 第41-42页 |
4.5.2 加强植物入侵的研究工作 | 第42-43页 |
4.5.3 增大公众参与度 | 第43-4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