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1.2.1 基于草地生态学的草地分类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2.2 基于遥感技术的草地分类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2.3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草地的影响 | 第23-25页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25-29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5页 |
1.3.2 主要研究类容 | 第25-2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1.3.4 论文结构 | 第27-28页 |
1.3.5 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29-42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9-31页 |
2.1.1 总体概况 | 第29-30页 |
2.1.2 气候条件 | 第30页 |
2.1.3 植被特征 | 第30-31页 |
2.1.4 土壤与水资源 | 第3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31-42页 |
2.2.1 研究数据 | 第31-34页 |
2.2.2 分类体系 | 第34-35页 |
2.2.3 面向对象的图像分类方法 | 第35-39页 |
2.2.4 景观格局指数 | 第39-41页 |
2.2.5 质心模型 | 第41页 |
2.2.6 空间插值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基于遥感技术的不同草地类型提取方法 | 第42-55页 |
3.1 研究区与数据 | 第42-43页 |
3.2 不同时相影像对可分离性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 不同辅助数据对可分离性的影响 | 第45-49页 |
3.4 特征选择与分类器参数设置 | 第49-51页 |
3.5 基于多时相多光谱+辅助数据的分类结果 | 第51-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分布变化分析 | 第55-85页 |
4.1 研究区与数据 | 第55页 |
4.2 与20 世纪80 年代分类结果对比分析 | 第55-58页 |
4.3 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面积及分布变化分析 | 第58-72页 |
4.4 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转移分析 | 第72-75页 |
4.5 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 第75-77页 |
4.6 不同旗县草地及地物类型变化分析 | 第77-84页 |
4.6.1 陈巴尔虎旗 | 第77-78页 |
4.6.2 鄂温克自治旗 | 第78-79页 |
4.6.3 新巴尔虎左旗 | 第79-80页 |
4.6.4 新巴尔虎右旗 | 第80-81页 |
4.6.5 额尔古纳市(南部) | 第81-82页 |
4.6.6 海拉尔区、满洲里市 | 第82-8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 气候变化对不同草地类型分布的影响 | 第85-97页 |
5.1 相关气候数据分析 | 第85-89页 |
5.1.1 平均气温变化分析 | 第85-87页 |
5.1.2 降水量变化分析 | 第87-88页 |
5.1.3 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分析 | 第88-89页 |
5.2 基于植被-生境分类体系的草地类型分布变化 | 第89-92页 |
5.3 基于Holdridge分类系统的草地类型分布变化 | 第92-94页 |
5.4 气候变化对草地类型分布的影响 | 第94-95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95-97页 |
第六章 人类活动对不同草地类型分布的影响 | 第97-107页 |
6.1 开垦活动对草地分布的影响及变化分析 | 第97-98页 |
6.2 林地保护对草地分布的影响及变化分析 | 第98-102页 |
6.3 城镇化对草地分布的影响及变化分析 | 第102-104页 |
6.4 放牧家畜对草地分布的影响及变化分析 | 第104-10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10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07-108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作者简历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