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1 前言 | 第15-27页 |
1.1 肥胖 | 第15-18页 |
1.2 脂肪酶的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1.2.1 脂肪酶的结构特点 | 第19-20页 |
1.2.2 微生物脂肪酶 | 第20-24页 |
1.3 脂肪酶抑制剂 | 第24-25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5-27页 |
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7-30页 |
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30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3.1 米黑毛霉脂肪酶酶学性质测定 | 第30-31页 |
3.1.1 酶活力的测定 | 第30页 |
3.1.2 酶反应的最适pH值及pH稳定性 | 第30页 |
3.1.3 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及温度热稳定性 | 第30页 |
3.1.4 酶催化反应消光系数 | 第30页 |
3.1.5 米黑毛霉脂肪酶催化p-NPC16的参数 | 第30-31页 |
3.2 效应物对米黑毛霉脂肪酶活力的抑制动力学 | 第31页 |
3.2.1 对米黑毛霉脂肪酶的影响 | 第31页 |
3.2.2 对米黑毛霉脂肪酶的抑制机理的判断 | 第31页 |
3.2.3 对米黑毛霉脂肪酶的抑制类型的判断 | 第31页 |
3.2.4 对米黑毛霉脂肪酶的抑制动力学常数 | 第31页 |
3.3 光谱法分析效应物对米黑毛霉脂肪酶的作用 | 第31-32页 |
3.3.1 酶分子的紫外吸收光谱测定 | 第31-32页 |
3.3.2 酶分子的内源荧光光谱测定 | 第32页 |
3.4 模拟效应物与米黑毛霉脂肪酶的分子对接 | 第32-33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3-69页 |
4.1 米黑毛霉脂肪酶的基本性质 | 第33-37页 |
4.1.1 米黑毛霉脂肪酶催化反应最适pH及pH稳定性测定 | 第33-34页 |
4.1.2 米黑毛霉脂肪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及温度稳定性的测定 | 第34-36页 |
4.1.3 米黑毛霉脂肪酶催化p-NPC16水解的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36-37页 |
4.2 效应物对米黑毛霉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 第37-44页 |
4.2.1 金属离子对米黑毛霉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 第37-42页 |
4.2.2 酚类对米黑毛霉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 第42-44页 |
4.3 效应物对米黑毛霉脂肪酶的抑制机理 | 第44-45页 |
4.4 效应物对米黑毛霉脂肪酶的抑制类型 | 第45-48页 |
4.4.1 没食子酸对酶的抑制类型及抑制常数 | 第45-46页 |
4.4.2 茶多酚对酶的抑制类型及抑制常数 | 第46-48页 |
4.5 效应物对米黑毛霉脂肪酶的抑制动力学 | 第48-64页 |
4.5.1 没食子酸对酶的抑制动力学 | 第48-53页 |
4.5.2 EC对酶的抑制动力学 | 第53-58页 |
4.5.3 EGC对酶的抑制动力学 | 第58-61页 |
4.5.4 EGCG对酶的抑制动力学 | 第61-64页 |
4.6 效应物对米黑毛霉脂肪酶作用机理研究 | 第64-69页 |
4.6.1 效应物对酶催化底物反应光谱的影响 | 第64-65页 |
4.6.2 荧光淬灭法研究效应物对酶的作用机理 | 第65-67页 |
4.6.3 效应物与酶模型的分子对接研究 | 第67-69页 |
5 讨论 | 第69-74页 |
5.1 米黑毛霉脂肪酶的酶学性质 | 第69-70页 |
5.2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70-71页 |
5.3 效应物对酶的抑制机制探究 | 第71-7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