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典、药方集(处方集)、药物鉴定论文--药物鉴定论文--药物检验论文

静脉药物配置后的效期研究

缩略词第10-11页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6页
    1.1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第15-16页
        1.1.1 建立PIVAS的背景第15页
        1.1.2 PIVAS的概念第15-16页
        1.1.3 PIVAS的作用与意义第16页
    1.2 国内外PIVAS发展状况第16-18页
    1.3 配置效期的提出第18页
    1.4 注射液稳定性研究第18-25页
        1.4.1 注射液pH值研究第18-19页
        1.4.2 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研究第19-21页
        1.4.3 注射液主要成分含量研究第21-24页
        1.4.4 注射液配伍禁忌研究第24-25页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放置时间对注射液pH的影响第26-36页
    2.1 前言第26页
    2.2 材料与仪器第26-28页
    2.3 实验方法第28-29页
        2.3.1 注射液配置第28-29页
        2.3.2 注射液pH值的测量第29页
    2.4 实验结果第29-35页
        2.4.1 放置时间对液体剂型药物注射液pH值的影响第29-30页
        2.4.2 放置时间对固体剂型药物注射液pH值的影响第30-33页
        2.4.3 放置时间对固体剂型药物配伍后pH值的影响第33页
        2.4.4 放置时间对液体剂型药物配伍后pH值的影响第33-34页
        2.4.5 放置时间对固体剂型与液体剂型药物配伍后pH值的影响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放置时间对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第36-46页
    3.1 前言第36页
    3.2 材料与仪器第36-37页
    3.3 实验方法第37页
        3.3.1 注射液的配置第37页
        3.3.2 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数的测量第37页
    3.4 实验结果第37-45页
        3.4.1 放置时间对拉唑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第37-39页
        3.4.2 放置时间对抗生素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第39-41页
        3.4.3 放置时间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第41页
        3.4.4 放置时间对H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第41-42页
        3.4.5 放置时间对其他种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第42-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放置时间对药物主要成分的影响第46-63页
    4.1 前言第46页
    4.2 材料与仪器第46-48页
    4.3 实验方法第48-51页
        4.3.1 注射液的配置第48页
        4.3.2 含量测定第48-51页
    4.4 实验结果第51-62页
        4.4.1 抗生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第51-52页
        4.4.2 拉唑类药物的含量测定第52-56页
        4.4.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第56-58页
        4.4.4 H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含量测定第58-59页
        4.4.5 其他种类药物的含量测定第59-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注射液降解杂质的研究第63-76页
    5.1 前言第63页
    5.2 材料与仪器第63-64页
    5.3 实验方法第64-65页
        5.3.1 注射液配置第64页
        5.3.2 测试条件第64-65页
    5.4 实验结果第65-74页
        5.4.1 拉唑类药物的质谱分析第65-70页
        5.4.2 抗生素类药物的质谱分析第70-71页
        5.4.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质谱分析第71-74页
    5.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六章 药物配伍禁忌的研究第76-98页
    6.1 前言第76页
    6.2 配伍禁忌现象第76-79页
    6.3 配伍禁忌分析第79-97页
        6.3.1 正负电荷相互作用对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第79-90页
        6.3.2 化学反应对配伍稳定性的影响第90-93页
        6.3.3 pKa对配伍稳定性影响第93-97页
    6.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七章 工作总结第98-99页
本论文创新之处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6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V71型病毒蛋白酶抑制剂的开发及结构研究
下一篇:没食子酸及三种儿茶素酚类对米黑毛霉脂肪酶抑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