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论文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深圳地铁12号线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需求分析 | 第14-22页 |
2.1 全自动运行与非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差异性分析 | 第14-15页 |
2.2 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运营场景分析 | 第15-17页 |
2.3 全自动运行系统控制级别需求分析 | 第17页 |
2.4 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安全性及可靠性需求分析 | 第17-18页 |
2.5 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18-2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3章 深圳地铁12号线全自动运行系统信号系统方案 | 第22-34页 |
3.1 12 号线工程概况 | 第22-25页 |
3.2 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功能方案 | 第25-29页 |
3.2.1 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自动化等级 | 第25-27页 |
3.2.2 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功能实施方案 | 第27-29页 |
3.3 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设备方案 | 第29-32页 |
3.3.1 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总体构成方案 | 第30-31页 |
3.3.2 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子系统构成方案 | 第31-32页 |
3.4 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关键指标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深圳地铁12号线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关键指标 | 第34-54页 |
4.1 关键指标优化概述 | 第34页 |
4.2 列车追踪原理 | 第34-35页 |
4.3 列车制动模型 | 第35-40页 |
4.3.1 基于动力学模型算法 | 第36页 |
4.3.2 基于能量守恒模型算法 | 第36-39页 |
4.3.3 两种算法的比选 | 第39-40页 |
4.4 列车追踪模型 | 第40-44页 |
4.4.1 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 第41页 |
4.4.2 列车区间追踪间隔模型 | 第41-42页 |
4.4.3 列车车站追踪间隔模型 | 第42-43页 |
4.4.4 列车折返间隔时间模型 | 第43-44页 |
4.5 追踪间隔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策略 | 第44-51页 |
4.5.1 速度因素分析及优化策略 | 第44-47页 |
4.5.2 速度因素仿真实验 | 第47-48页 |
4.5.3 折返因素分析及优化策略 | 第48页 |
4.5.4 折返因素仿真实验 | 第48-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论文结论 | 第54页 |
5.2 论文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