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调查与思考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1.4.1 创新点 | 第15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1 信用档案相关概述 | 第16-18页 |
2.1.1 信用档案的种类 | 第16-17页 |
2.1.2 信用档案的特点 | 第17-18页 |
2.2 大学生信用档案相关概述 | 第18-20页 |
2.2.1 学生档案 | 第18-19页 |
2.2.2 大学生信用档案 | 第19-20页 |
2.3 档案资源建设理论概述 | 第20-22页 |
3 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调查分析 | 第22-46页 |
3.1 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现状 | 第22-27页 |
3.1.1 大学档案管理机构 | 第25-26页 |
3.1.2 社会信用机构 | 第26-27页 |
3.2 专家访谈的数据统计分析 | 第27-33页 |
3.3 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 | 第33-46页 |
3.3.1 单题问卷统计分析 | 第36-40页 |
3.3.2 交叉检验结果分析 | 第40-46页 |
4 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46-49页 |
4.1 大学生信用档案管理主体尚不明确 | 第46页 |
4.2 大学生信用档案归档内容不清晰 | 第46-47页 |
4.3 信息来源广泛收集困难 | 第47-48页 |
4.4 信用档案建设的技术手段缺乏 | 第48-49页 |
5 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优化策略 | 第49-53页 |
5.1 明确大学生信用档案管理主体 | 第49页 |
5.2 确立归档内容并进行集中管理 | 第49-50页 |
5.3 完善大学生信用档案收集的路径 | 第50-51页 |
5.3.1 完善收集工作程序 | 第50-51页 |
5.3.2 做好信用档案的后续整理工作 | 第51页 |
5.4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 第51-53页 |
6 结论 | 第53-54页 |
6.1 总结 | 第5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A | 第56-60页 |
附录B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历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