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论文--群众心理论文

赛博空间中韩流迷群的身份认同建构--以Running Man迷群为例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研究问题、架构与方法第15-49页
    1.1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第16-26页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第16-24页
        1.1.2 研究价值与意义第24-26页
    1.2 文献梳理与研究架构第26-40页
        1.2.1 文献梳理第26-33页
        1.2.2 研究架构第33-39页
        1.2.3 研究内容第39-40页
    1.3 研究设计第40-49页
        1.3.1 研究对象第40-41页
        1.3.2 研究方法第41-49页
2 迷的认同:新媒体环境下running man迷的自我延伸与自我呈现第49-111页
    2.1 迷的凝视第50-54页
    2.2 RM迷自我的延伸:自恋与迷客体第54-67页
        2.2.1 自恋与偶像崇拜第55-57页
        2.2.2 RM迷的自我反射:迷与迷客体的互动循环第57-61页
        2.2.3 RM迷的自我重塑:自恋与符号消费第61-67页
    2.3 RM迷的想象与幻想第67-76页
        2.3.1 想象中的他人在场第68-73页
        2.3.2 幻想中的明星认同第73-76页
    2.4 RM迷的展演第76-107页
        2.4.1 虚拟身份的建立第79-80页
        2.4.2 迷群内的自我声明第80-83页
        2.4.3 解读迷文本第83-92页
        2.4.4 文本再生产第92-102页
        2.4.5 现实空间中的认同实践第102-107页
    2.5 粉都之所在第107-111页
        2.5.1 虚拟社区的聚集:百度贴吧第107-109页
        2.5.2 社交媒体的重塑:新浪微博第109-111页
3 作为迷群的认同:百度贴吧中running man迷群的情感互动与文化实践第111-215页
    3.1 迷认同的划分与演化第113-117页
    3.2 "我们"的建构:RM迷的群体内偏好第117-126页
        3.2.1 谁是"我们"?第117-122页
        3.2.2 "我们"为什么重要?第122-124页
        3.2.3 对大众媒介文本的偏好解读第124-126页
    3.3 "他们"的建构:RM迷群的边界划分第126-140页
        3.3.1 我群与他群的对立竞争:running man与"奔跑吧兄弟"第129-137页
        3.3.2 我群与他群的和谐共存:running man与"无限挑战"第137-140页
    3.4 RM迷群的共同体想象第140-178页
        3.4.1 想象的"共同体"第140-143页
        3.4.2 RM迷群的想象性实践第143-178页
    3.5 RM迷群的展演第178-189页
        3.5.1 应援第179-184页
        3.5.2 互动游戏第184-189页
    3.6 RM迷群内部的多元边界第189-199页
        3.6.1 RM网络迷群认同的类型划分第189-193页
        3.6.2 迷群内不同类别之间的排斥与包容第193-199页
    3.7 RM迷群的等级制度与权力机制第199-215页
        3.7.1 RM迷群的等级制度第200-204页
        3.7.2 RM迷群的资本与权力第204-215页
4 新世代的迷认同第215-231页
    4.1 迷认同的建构路径第216-219页
    4.2 未尽之意第219-227页
        4.2.1 那些RM迷们第219-222页
        4.2.2 当代迷认同带来了什么?第222-224页
        4.2.3 文化认同的碰撞第224-227页
    4.3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227-231页
        4.3.1 研究局限第227-228页
        4.3.2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第228-231页
参考文献第231-243页
附录第243-247页
作者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工作与研究成果第247页

论文共2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试律诗学研究
下一篇:莱茵衣藻KCN11钾离子通道的鉴定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