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试律诗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3-31页 |
第一节 试律和试律诗学称名述略 | 第13-18页 |
第二节 试律取士的背景和评判标准 | 第18-26页 |
第三节 论题研究概况及研究现状分析 | 第26-31页 |
第一章 清初到乾隆二十二年:试律诗学的发轫期 | 第31-63页 |
第一节 试律选士价值评估 | 第31-38页 |
第二节 毛奇龄试律诗学理论及影响 | 第38-50页 |
第三节 试律诗学理论的初步构建 | 第50-63页 |
第二章 乾隆二十二年到嘉庆末年:试律诗学的完成期 | 第63-125页 |
第一节 当感情遭遇功令 | 第63-73页 |
第二节 温柔敦厚诗教观与感情的受限表达 | 第73-89页 |
第三节 从讽刺到颂圣 | 第89-100页 |
第四节 乾嘉朴学与试律诗学 | 第100-116页 |
第五节 求而不得的最高境界:自然 | 第116-125页 |
第三章 纪昀的试律诗学理论及影响 | 第125-172页 |
第一节 拟议与变化 | 第126-136页 |
第二节 有法而“我法” | 第136-147页 |
第三节 对毛奇龄的批判、继承和超越 | 第147-162页 |
第四节 纪昀试律诗学理论的影响 | 第162-172页 |
第四章 道光到清末: 试律诗学的新变期 | 第172-224页 |
第一节 回溯《诗经》: 凝滞中的反思 | 第172-186页 |
第二节 辨体与破体: 试律诗学的解构 | 第186-198页 |
第三节 法度的松动与程式的淡化 | 第198-211页 |
第四节 试律地位的提升与文体的消解 | 第211-224页 |
结语 | 第224-2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25-229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29-230页 |
后记 | 第2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