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调查与规划论文

公交线网调整实施初期乘客风险识别与管控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社会风险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风险识别方法研究第12-13页
        1.2.3 风险决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4 公交线网调整管控策略研究第15-16页
    1.3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9页
        1.3.1 研究目标第16页
        1.3.2 主要内容第16-17页
        1.3.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2章 乘客风险识别与风险程度确定第19-27页
    2.1 风险指标识别第19-21页
    2.2 风险群体识别方法第21页
    2.3 风险程度识别的模型构建——差别-矩阵法第21-24页
    2.4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第24页
    2.5 前景理论第24-26页
        2.5.1 前景理论机理第24-25页
        2.5.2 前景理论对公交线网调整启示第25-26页
    2.6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风险识别问卷设计与调查分析第27-39页
    3.1 问卷设计原则第27-28页
    3.2 调查实施方法第28-29页
        3.2.1 确定样本量第28页
        3.2.2 问卷调查实施第28-29页
    3.3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第29-30页
        3.3.1 问卷信度分析第29页
        3.3.2 问卷效度分析第29-30页
    3.4 问卷调查实施及检验—以武汉市公交线网调整为例第30-32页
        3.4.1 问卷设计第30页
        3.4.2 调查地点及其样本量第30-31页
        3.4.3 问卷检验第31-32页
    3.5 问卷基本统计分析第32-38页
        3.5.1 乘客性别第33-34页
        3.5.2 乘客年龄第34-35页
        3.5.3 乘客职业第35-36页
        3.5.4 乘客收入第36-37页
        3.5.5 乘客乘坐公交频率第37-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武汉市公交线网调整乘客风险识别第39-67页
    4.1 基于乘客期盼的风险识别第39-51页
        4.1.1 能接受的费用增加额度分析第39-41页
        4.1.2 换乘次数接受范围分析第41-44页
        4.1.3 总的出行时间接受范围分析第44-46页
        4.1.4 到离站点步行距离接受范围分析第46-48页
        4.1.5 候车时长接受程度分析第48-50页
        4.1.6 小结第50-51页
    4.2 基于乘客对现状公交满意度的风险识别第51-63页
        4.2.1 出行费用满意度分析第51-54页
        4.2.2 换乘次数满意度分析第54-56页
        4.2.3 总的出行时间满意度分析第56-58页
        4.2.4 到离站点步行距离满意度分析第58-60页
        4.2.5 候车时长满意度分析第60-62页
        4.2.6 小结第62-63页
    4.3 优化方案公交线网指标第63页
    4.4 风险程度识别法——差别-矩阵模型第63-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5章 武汉市公交线网调整风险管控策略第67-71页
    5.1 换乘风险的风险管控策略第67-68页
    5.2 出行费用风险的风险管控策略第68-69页
    5.3 总的出行时间风险的风险管控策略第69页
    5.4 其他方面风险管控策略第69-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7页
    6.1 研究结论第71-75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75-76页
    6.3 研究局限及展望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情况第82-83页
附录 A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震作用下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针对服务质量的公交乘客满意度群体差异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