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人造石及其他胶凝材料论文--石灰及其制品论文

套筒式对烧石灰窑温度场控制模型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石灰的活性与应用第13-16页
        1.1.1 石灰的活性度第14-15页
        1.1.2 石灰的应用第15-16页
    1.2 石灰竖窑的分类与工作原理第16-22页
        1.2.1 普通竖窑第16-17页
        1.2.2 贝肯巴赫环形套筒窑第17-19页
        1.2.3 并流蓄热式石灰竖窑第19-20页
        1.2.4 环形套筒对烧石灰窑第20-2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2-24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4-25页
    1.5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2章 石灰石分解机理的研究第27-45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研究手段与方法第27-31页
        2.2.1 Visual C++6.0软件简绍第27-29页
        2.2.2 改进欧拉法第29-30页
        2.2.3 四阶-龙格库塔法第30-31页
    2.3 分解模型第31-39页
        2.3.1 收缩核模型第32-36页
        2.3.2 反应界面模型第36-39页
    2.4 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第39-44页
        2.4.1 石灰石的分解行为第39-40页
        2.4.2 收缩核模型结果分析第40-42页
        2.4.3 反应界面模型结果分析第42-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套筒式对烧窑内温度场控制模型第45-65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热传递系数求解模型第45-53页
        3.2.1 气体物性参数第46-47页
        3.2.2 材料性质第47-48页
        3.2.3 基于单个粒子的传热模型第48-50页
        3.2.4 基于球形颗粒填充床的辐射模型第50-53页
    3.3 温度场控制模型第53-64页
        3.3.1 预热带第54-58页
            3.3.1.1 预热带数学模型第54-55页
            3.3.1.2 预热带参数计算第55-57页
            3.3.1.3 预热带参数关系与程序框图第57-58页
        3.3.2 煅烧带第58-62页
            3.3.2.1 煅烧带数学模型第58-59页
            3.3.2.2 煅烧带参数计算第59-60页
            3.3.2.3 煅烧带参数关系与程序框图第60-62页
        3.3.3 冷却带第62-64页
            3.3.3.1 冷却带数学模型第62页
            3.3.3.2 冷却带参数计算第62-63页
            3.3.3.3 冷却带参数关系与程序框图第63-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程序计算结果分析第65-77页
    4.1 引言第65页
    4.2 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第65-70页
        4.2.1 气体与固体速度第65-66页
        4.2.2 对流换热系数第66-67页
        4.2.3 窑内石灰石分解度与热、质传递规律第67-70页
    4.3 不同操作条件下窑内温度分布第70-76页
        4.3.1 燃料的燃烧位置第70-73页
        4.3.2 燃料种类第73-75页
        4.3.3 石灰窑日产量第75-76页
    4.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5章 套筒式对烧窑内能量分析与(火用)分析第77-89页
    5.1 引言第77-78页
    5.2 能量分析第78-79页
    5.3 (火用)分析第79-86页
        5.3.1 对烧石灰窑内的(火用)平衡第80-83页
        5.3.2 燃烧过程中的(火用)破坏第83-84页
        5.3.3 石灰石分解过程中的(火用)破坏第84-85页
        5.3.4 二氧化碳扩散和热量与动量传递过程中的(火用)破坏第85-86页
    5.4 小结第86-8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3页
    6.1 结论第89-91页
    6.2 展望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致谢第97-99页
附录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节能型液压抽油机总体研究分析
下一篇:铜基复合载氧体化学链制氧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