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

连续、铰接功能梯度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数值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引言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屈曲和后屈曲第14-16页
        1.2.2 功能梯度材料第16-19页
    1.3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 论文安排及组织结构第20-21页
第2章 功能梯度梁、路面模型与热屈曲热后屈曲理论分析第21-35页
    2.1 引言第21-22页
    2.2 功能梯度梁热屈曲与热后屈曲理论第22-26页
        2.2.1 功能梯度材料模型第22-23页
        2.2.2 梁热屈曲与热后屈曲理论第23-26页
    2.3 连续功能梯度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理论第26-29页
        2.3.1 连续功能梯度路面模型第26-27页
        2.3.2 连续功能梯度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理论第27-29页
    2.4 两种铰接形式功能梯度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理论第29-33页
        2.4.1 两种铰接形式功能梯度路面模型第29-30页
        2.4.2 两种铰接形式功能梯度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理论第30-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3章 连续功能梯度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有限元模拟第35-47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5-37页
    3.3 数值模拟的可行性验证与收敛性分析第37-39页
    3.4 几何及材料参数对连续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的影响第39-46页
        3.4.1 材料分布对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的影响第39-40页
        3.4.2 重力G与摩擦f对连续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的影响第40-41页
        3.4.3 功能梯度材料属性对连续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的影响第41-44页
        3.4.4 缺陷幅值w~*对连续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的影响第44-45页
        3.4.5 长厚比L/H对连续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的影响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两种铰接功能梯度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有限元模拟第47-59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7-50页
    4.3 数值模拟的可行性验证与收敛性分析第50-52页
    4.4 几何参数对两种铰接形式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的影响第52-57页
        4.4.1 功能梯度材料属性对铰接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的影响第52-56页
        4.4.2 路面总厚度H对两种铰接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的影响第56-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温度梯度场对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第59-67页
    5.1 引言第59页
    5.2 非均匀温度场的建立第59-62页
    5.3 连续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受温度梯度场影响第62-64页
    5.4 两种铰接形式路面热屈曲与热后屈曲受温度梯度场影响第64-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6.1 结论第67-68页
    6.2 创新点第68页
    6.3 展望第68-69页
附录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致谢第77-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超声导波法隧道锚杆锚固质量检测研究
下一篇:EMD方法在桥梁动应变健康参数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