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简表 | 第12-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5页 |
1.1 引言 | 第17-20页 |
1.2 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1.2.1 喜树碱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1.2.2 喜树碱的作用机制 | 第21-22页 |
1.2.3 喜树碱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1.2.3.1 喜树碱构效关系研究 | 第22-23页 |
1.2.3.2 临床研究的喜树碱衍生物 | 第23-25页 |
1.2.4 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 | 第25-26页 |
1.3 胆酸偶联的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1.3.1 胆酸的结构及性质 | 第26-28页 |
1.3.2 胆酸偶联衍生物的研究 | 第28页 |
1.4 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 | 第28-32页 |
1.5 药物体外代谢研究进展 | 第32-34页 |
1.5.1 生物催化体系 | 第32-33页 |
1.5.2 电化学驱动的酶体系 | 第33页 |
1.5.3 电化学氧化体系 | 第33页 |
1.5.4 其他体外代谢体系 | 第33-34页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喜树碱衍生物E2、G2在大鼠肝微粒体系中的HPLC分析方法建立 | 第35-4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2.2.1 液相条件 | 第36页 |
2.2.2 溶液的配制 | 第36-37页 |
2.2.3 样品处理 | 第37页 |
2.2.4 系统适用性分析 | 第37页 |
2.2.5 线性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2.2.6 精密度分析 | 第38页 |
2.2.7 准确度分析 | 第38页 |
2.2.8 稳定性分析 | 第38-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2.3.1 E2、G2在孵育体系中的液相色谱图 | 第39-40页 |
2.3.2 系统适应性分析 | 第40-42页 |
2.3.3 线性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2.3.4 精密度分析 | 第43-44页 |
2.3.5 准确度分析 | 第44-45页 |
2.3.6 稳定性分析 | 第45-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喜树碱衍生物E2、G2的生物稳定性研究 | 第47-5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3.1.1 主要仪器 | 第47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47-4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3.2.1 人工胃肠液的制备 | 第48页 |
3.2.2 生物样品后处理方法 | 第48页 |
3.2.3 E2、G2在人工胃肠液以及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研究 | 第48-49页 |
3.2.4 液相色谱条件 | 第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喜树碱衍生物E2、G2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研究 | 第54-59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4.1.1 主要仪器 | 第54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54-5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4.2.1 相关工作液的配制 | 第55页 |
4.2.2 E2、G2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Ⅰ相孵育 | 第55页 |
4.2.3 E2、G2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Ⅱ相孵育 | 第55-56页 |
4.2.4 E2、G2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混合孵育 | 第5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E2、G2的代谢酶亚型的确定及酶促动力学研究 | 第59-74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5.1.1 主要仪器 | 第59-60页 |
5.1.2 主要试剂 | 第60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60-63页 |
5.2.1 相关溶液的配制 | 第60页 |
5.2.2 化学抑制法确定E2, G2代谢酶亚型 | 第60-61页 |
5.2.3 E2、G2的酶促动力学研究 | 第61-63页 |
5.2.3.1 E2、G2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孵育条件优化 | 第61页 |
5.2.3.2 底物消除法测定酶促动力学参数 | 第61-6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3页 |
5.3.1 化学抑制法确定E2、G2代谢酶亚型 | 第63-65页 |
5.3.2 E2、G2的酶促动力学研究 | 第65-73页 |
5.3.2.1 E2、G2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孵育条件优化 | 第65-68页 |
5.3.2.2 底物消除法测定酶促动力学参数 | 第68-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喜树碱衍生物E2、G2代谢物结构鉴定 | 第74-86页 |
6.1 实验材料 | 第74-75页 |
6.1.1 主要仪器 | 第74页 |
6.1.2 主要试剂 | 第74-75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6.2.1 样品制备与处理 | 第75页 |
6.2.2 HPLC-MS分析条件 | 第75-76页 |
6.3 结果 | 第76-81页 |
6.3.1 E2代谢产物结构鉴定 | 第77-79页 |
6.3.2 G2代谢产物结构鉴定 | 第79-81页 |
6.4 讨论 | 第81-8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2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