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2.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 第11-14页 |
1.2.2 市民化能力的内涵与测度 | 第14-15页 |
1.2.3 宏观制度环境对市民化能力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4 微观资本要素对市民化能力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5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2 理论基础与影响机理分析 | 第21-33页 |
2.1 人力资本理论及影响机理分析 | 第21-25页 |
2.1.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22页 |
2.1.2 人力资本影响市民化能力的内在机理 | 第22-25页 |
2.2 社会资本理论及影响机理分析 | 第25-29页 |
2.2.1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5-26页 |
2.2.2 社会资本影响市民化能力的内在机理 | 第26-29页 |
2.3 权利资本理论及影响机理分析 | 第29-33页 |
2.3.1 权利资本理论 | 第29-30页 |
2.3.2 权利资本影响市民化能力的内在机理 | 第30-33页 |
3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现状分析 | 第33-46页 |
3.1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 | 第33-36页 |
3.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现状 | 第36-42页 |
3.2.1 经济就业能力 | 第36-38页 |
3.2.2 社会交往能力 | 第38-40页 |
3.2.3 心理融入能力 | 第40-41页 |
3.2.4 权利行为能力 | 第41-42页 |
3.3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贫乏的现实原因 | 第42-46页 |
3.3.1 个体限制:新生代农民工资本要素缺失 | 第42-44页 |
3.3.2 环境排斥:权益保障与公共服务的差别供给 | 第44页 |
3.3.3 制度壁垒: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的双重桎梏 | 第44-46页 |
4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46-61页 |
4.1 方法与模型 | 第46-57页 |
4.1.1 结构方程模型介绍 | 第46-47页 |
4.1.2 变量设计与检验 | 第47-52页 |
4.1.3 模型拟合与评价 | 第52-5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1页 |
4.2.1 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 | 第58页 |
4.2.2 社会资本的影响效应 | 第58-59页 |
4.2.3 权利资本的影响效应 | 第59-61页 |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61-6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62-65页 |
5.2.1 教培统筹体制创新,疏通人力资本投资路径 | 第62-63页 |
5.2.2 三位一体多方协同,构建社会资本框架体系 | 第63页 |
5.2.3 生态改善渠道拓宽,强化权利资本保障功能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