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1-30页 |
2.1 社会资本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内涵与特征 | 第21-23页 |
2.1.1 社会资本的含义及特征 | 第21-22页 |
2.1.2 交通基础设施的内涵与特征 | 第22-23页 |
2.2 社会资本参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4-25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6页 |
2.2.4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6-27页 |
2.3 社会资本参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 | 第27-30页 |
2.3.1 社会资本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作用 | 第27-28页 |
2.3.2 社会资本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间接作用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社会资本参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 第30-37页 |
3.1 社会资本参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 第30-33页 |
3.1.1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第30-31页 |
3.1.2 社会资本参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第31-33页 |
3.2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3-37页 |
3.2.1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3.2.2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综合测度 | 第37-45页 |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页 |
4.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37-39页 |
4.3 测算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4.3.1 指标权重分析 | 第39页 |
4.3.2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 第39-44页 |
4.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社会资本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的实证检验 | 第45-50页 |
5.1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 | 第45-46页 |
5.2 数据来源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6-47页 |
5.3 计量结果及分析 | 第47-48页 |
5.4 小结 | 第48-50页 |
第六章 社会资本参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50-57页 |
6.1 国内外主要成功模式 | 第50-55页 |
6.1.1 英国公共事业私有化的BOT模式 | 第50-51页 |
6.1.2 美国垃圾处理产业的ABS模式 | 第51-52页 |
6.1.3 韩国社会组织支援融资的“新村运动”模式 | 第52-53页 |
6.1.4 北京地铁四号线的PPP模式 | 第53-54页 |
6.1.5 济南债券融资模式 | 第54-55页 |
6.2 国内外经验对我国社会资本参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启示 | 第55-57页 |
第七章 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57-63页 |
7.1 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 | 第57-59页 |
7.1.1 强化政府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建设 | 第57-58页 |
7.1.2 充分发挥各项激励机制的引导职能 | 第58页 |
7.1.3 建立健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履约机制与监督机制 | 第58-59页 |
7.1.4 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人才保障机制 | 第59页 |
7.2 构建科学高效的投融资体制 | 第59-60页 |
7.2.1 深化公共事业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 | 第60页 |
7.2.2 进一步优化社会资本投资环境 | 第60页 |
7.3 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多元化的合作 | 第60-63页 |
7.3.1 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 | 第61页 |
7.3.2 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 | 第61页 |
7.3.3 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与服务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附录A | 第74-75页 |
附录B | 第75-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