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的结构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2页
        1.1.1 研究的缘起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的理论诠释第18-22页
    2.1 投射性认同与内摄性认同理论第18-19页
        2.1.1 投射性认同与内摄性认同的内涵第18页
        2.1.2 投射性认同与内摄性认同的运行理论第18-19页
    2.2 价值认同的理论第19-20页
        2.2.1 价值认同的概念界定第19-20页
        2.2.2 价值认同结构的理论第20页
    2.3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第20-22页
        2.3.1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理论第20-21页
        2.3.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第21-22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22-29页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22页
        3.1.1 研究目的第22页
        3.1.2 研究假设第22页
    3.2 问卷设计第22-26页
        3.2.1 维度的确定第22-23页
        3.2.2 问卷测题的编排第23-24页
        3.2.3 样本的选择第24-25页
        3.2.4 研究工具与施测程序第25-26页
    3.3 信度与效度分析第26-29页
        3.3.1 信度第26页
        3.3.2 效度第26-29页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第29-48页
    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的结构特征第29-38页
        4.1.1 总体状况第29-31页
        4.1.2 认知认同维度特征第31-32页
        4.1.3 情感认同维度特征第32-34页
        4.1.4 内化认同维度特征第34-35页
        4.1.5 行为认同维度特征第35-36页
        4.1.6 研究假设验证第36页
        4.1.7 讨论第36-38页
    4.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的心理机制特征第38-47页
        4.2.1 投射转化机制特征第38-41页
        4.2.2 内摄接受机制的特征第41-44页
        4.2.3 信息外化机制的特征第44-46页
        4.2.4 研究结果第46-47页
    4.3 研究结论第47-48页
第五章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的对策第48-57页
    5.1 增强认同主体的认同感第48-51页
        5.1.1 培育认同主体的使命感第48-49页
        5.1.2 关注认同主体的个人需要第49-50页
        5.1.3 培养认同主体的反思能力第50-51页
    5.2 优化价值认同心理路径第51-53页
        5.2.1 遵循价值认同的结构第51-52页
        5.2.2 创新价值认同的心理机制第52-53页
    5.3 依托情感体验教育方法第53-57页
        5.3.1 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第53-54页
        5.3.2 深化教育互动的情感性第54-55页
        5.3.3 注重教育体验的实践性第55-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62-63页
附录B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调查问卷第63-66页
附录C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的心理机制访谈提纲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改形势下湖南CS燃煤电厂经营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社会资本参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