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小城市的交通控制技术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城市道路交通控制技术概况 | 第11-14页 |
·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 第12-14页 |
·公交优先的内涵 | 第14-15页 |
·公交优先技术发展状况 | 第15-17页 |
·国外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中小城市的交通特点 | 第17-18页 |
·论文立题依据与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立题依据 | 第18-19页 |
·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2 公交车辆检测和定位技术 | 第21-27页 |
·引言 | 第21-22页 |
·系统结构 | 第22页 |
·公交车辆的检测 | 第22-23页 |
·公交车辆的定位 | 第23-24页 |
·实例应用 | 第24-26页 |
·结论 | 第26-27页 |
3 面向中小城市具有公交优先的交通流渠化 | 第27-37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一般原则 | 第28-31页 |
·非机动车道的设置 | 第28页 |
·左转车道的设置 | 第28-30页 |
·可变车道的设置 | 第30-31页 |
·典型交叉口设计 | 第31-34页 |
·公交专用道的设计 | 第31-32页 |
·公交优先进口道的设计 | 第32-33页 |
·公交优先进口道和预信号的协调作用 | 第33-34页 |
·实例应用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4 具有公交优先的交叉口信号控制技术 | 第37-47页 |
·引言 | 第37-38页 |
·交通流组织 | 第38-39页 |
·系统结构 | 第39-40页 |
·控制算法 | 第40-44页 |
·绿灯相位模块 | 第40-41页 |
·红灯相位模块 | 第41-42页 |
·决策模块 | 第42-43页 |
·程序流程 | 第43-44页 |
·仿真 | 第44-46页 |
·性能指标 | 第44-45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5 具有公交优先的路网协调控制技术 | 第47-61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相关研究 | 第48-49页 |
·系统结构 | 第49页 |
·交叉口信号控制机设计 | 第49-57页 |
·绿灯相位模块 | 第50-52页 |
·相位优化模块 | 第52-55页 |
·决策模块 | 第55-56页 |
·程序流程 | 第56-57页 |
·仿真研究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1页 |
6 绍兴市中兴大道交通优化方案 | 第61-75页 |
·引言 | 第61-62页 |
·中兴大道交通现状与解决措施 | 第62-65页 |
·交通现状 | 第62-64页 |
·解决措施 | 第64-65页 |
·系统方案 | 第65-68页 |
·任务与目标 | 第65-66页 |
·系统结构 | 第66-67页 |
·特殊交叉口 | 第67-68页 |
·系统功能及设备技术要求 | 第68-70页 |
·中心控制软件 | 第68-69页 |
·交叉口信号控制机 | 第69-70页 |
·控制方案 | 第70页 |
·设备需求 | 第70-71页 |
·预期效果与评价分析 | 第71-73页 |
·预期效果 | 第71-72页 |
·评价标准 | 第72页 |
·评价方法 | 第72-73页 |
·实际效果 | 第73页 |
·小结 | 第73-75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全文总结 | 第75-76页 |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