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英文缩略符及其中英文对照表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6页 |
1 水稻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1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 | 第17-18页 |
1.2 水稻对氮素的利用 | 第18-20页 |
1.3 氮素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0-21页 |
2 植物铵态氮吸收与转运的分子机制 | 第21-29页 |
2.1 植物NH_4~+运输的双亲和系统 | 第22页 |
2.2 植物铵转运蛋白基因功能的鉴定 | 第22-27页 |
2.3 其他具有吸收NH_4~+能力的蛋白 | 第27页 |
2.4 植物铵态氮转运蛋白的表达调控机制 | 第27-29页 |
3 植物氮磷营养的相互作用 | 第29-32页 |
3.1 植物适应低磷的形态学与生理生化机制 | 第29-30页 |
3.2 植物适应低磷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 第30-31页 |
3.3 植物体内氮磷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31-32页 |
4 铵对钾吸收的影响 | 第32-33页 |
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3-36页 |
第二章 水稻OsAMT1.1基因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 | 第36-54页 |
引言 | 第3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6-41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1.2 水稻铵转运蛋白基因家族(AMT)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37页 |
1.3 OsAMT1.1蛋白的跨膜结构和定位信号分析 | 第37页 |
1.4 OsAMT1.1基因的芯片数据分析 | 第37页 |
1.5 OsAMT1.1基因不同时间点及氮、钾处理的表达分析 | 第37-38页 |
1.6 OsAMT1.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38-40页 |
1.7 OsAMT1.1基因的组织定位分析 | 第40-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9页 |
2.1 水稻铵转运蛋白基因(AMT)家族的氨基酸同源性和进化分析 | 第41-43页 |
2.2 OsAMT1.1蛋白的跨膜结构和定位信号分析 | 第43-44页 |
2.3 OsAMT1.1基因的芯片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2.4 OsAMT1.1基因水平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45-46页 |
2.5 OsAMT1.1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46-48页 |
2.6 OsAMT1.1的组织定位分析 | 第48-49页 |
3 讨论 | 第49-54页 |
第三章 OsAMT1.1-RNAi和CRISPR突变体对氮、钾吸收和积累以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 第54-80页 |
引言 | 第54页 |
1 转基因材料的构建 | 第54-57页 |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54-55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55-57页 |
2 转基因材料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生理功能分析 | 第57-61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58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58-6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1-75页 |
3.1 转基因材料的获得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61-63页 |
3.2 转基因材料的生理功能分析 | 第63-75页 |
4 讨论 | 第75-80页 |
4.1 OsAMT1.1在低铵和高铵供应条件下均能够吸收NH_4~+ | 第75-76页 |
4.2 OsAMT1.1对于维持水稻体内氮钾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 第76-80页 |
第四章 利用缺磷响应基因OsPT6启动子驱动OsAMT1.1表达培育氮磷吸收高效水稻 | 第80-100页 |
1 引言 | 第80-8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1-8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8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81-8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4-95页 |
3.1 不同供氮形态及浓度对水稻生长和磷浓度的影响 | 第84-85页 |
3.2 不同供氮形态及磷浓度营养对水稻生长、氮磷吸收以及铵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85-88页 |
3.3 OsPT6p:OsAMT1.1和Ubi:OsAMT1.1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88-90页 |
3.4 OsPT6p:OsAMT1.1和Ubi:OsAMT1.1转基因水稻苗期对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 第90-92页 |
3.5 OsPT6p:OsAMT1.1转基因水稻在田间条件下对氮、磷吸收和生长的影响 | 第92-95页 |
4 讨论 | 第95-100页 |
第五章 OsAMT2.1基因敲除对氮素吸收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 第100-118页 |
1 引言 | 第10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00-104页 |
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100-101页 |
2.2 OsAMT2.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01页 |
2.3 OsAMT2.1基因的生理功能分析 | 第101-10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04-114页 |
3.1 OsAMT2.1蛋白的跨膜结构和定位信号分析 | 第104-105页 |
3.2 OsAMT2.1基因的芯片数据分析 | 第105-106页 |
3.3 OsAMT2.1基因水平的表达分析 | 第106-107页 |
3.4 OsAMT2.1突变体的获得与分子鉴定 | 第107-108页 |
3.5 OsAMT2.1基因敲除对~(15)N吸收速率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3.6 OsAMT2.1基因敲除对水稻叶片中NH_4~+含量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3.7 OsAMT2.1基因敲除对水稻生长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3.8 OsAMT2.1基因敲除对水稻铵转运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3.9 OsAMT2.1突变体田间光合速率的测定及农艺性状统计 | 第113-114页 |
4 讨论 | 第114-118页 |
全文结论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40页 |
创新点 | 第140-142页 |
补充数据 | 第142-148页 |
附录 | 第148-1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68-170页 |
致谢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