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粳籼亚种间四倍体后代表型多样性和基因组变异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20页
    1. 植物杂交与多倍化研究进展第10-12页
    2. 非整倍体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3. 水稻的重要性状及稻属的进化驯化历程第14-16页
    4. 二代测序技术简述第16-17页
    5.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第17-20页
材料与方法第20-32页
    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 实验方法第21-32页
        2.1 实验材料的种植第21页
        2.2 表型测量第21-23页
        2.3 样品的收集及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3-24页
        2.4 重测序数据的获得及分析流程第24-27页
        2.5 非整倍体课题部分的统计与分析第27-29页
        2.6 GWAS分析流程第29-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65页
    1. 实验中各群体——亲本群体、杂交种群体及新合成粳籼间四倍体水稻群体的表型特点第32-36页
    2. 根据重测序数据的分析结果从314个籼粳间部分同源四倍体水稻个体中筛选出186个整倍体植株及126个非整倍体植株第36-40页
    3. 非整倍体的产生对新合成粳籼间四倍体水稻的表型影响第40-50页
        3.1 大量非整倍体的获得涵盖了广泛的非整倍体类型第40-41页
        3.2 非整倍体发生的染色体偏好性分析第41-43页
        3.3 非整倍体对四倍体植株表型具有非染色体依赖的整体影响第43-46页
        3.4 特定非整倍体类型对特定表型的影响第46-50页
        3.5 一些非整倍体单株表现出的独特表型特点暗示着补偿效应的存在第50页
    4. 整倍体群体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50-65页
        4.1 186个新合成粳籼间四倍体水稻整倍体中基因组重组特点的研究第50-52页
        4.2 应用于GWAS研究的186个新合成粳籼间四倍体水稻整倍体的群体特点第52-55页
        4.3 GWAS分析结果——一些控制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位点/基因的挖掘第55-65页
讨论第65-69页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8页
附录第78-86页
致谢第86-87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铵转运蛋白基因OsAMT1.1和OsAMT2.1生物学功能分析
下一篇:斜拉桥预应力混凝土索塔锚固区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