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 1.2 纠错输出码的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 1.3 纠错输出码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1.4 本文的研究动机 | 第18页 |
| 1.5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8-19页 |
| 1.6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基于最大间隔树的纠错输出码 | 第21-29页 |
| 2.1 研究背景 | 第21-22页 |
| 2.2 基于最大间隔树的纠错输出码 (Maximum Margin Tree Error Correcting Out-put Codes, M~2ECOC) | 第22-25页 |
| 2.2.1 最大间隔 | 第22-23页 |
| 2.2.2 最大间隔矩阵 | 第23-24页 |
| 2.2.3 最大间隔树 | 第24-25页 |
| 2.2.4 编码矩阵地构建 | 第25页 |
| 2.3 实验及分析 | 第25-27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基于子类的最大间隔树纠错输出码 | 第29-37页 |
| 3.1 研究背景 | 第29-30页 |
| 3.2 基于子类的最大间隔树纠错输出码 (Subclass Maximum Margin Tree Error Correcting Output Codes, SM~2ECOC) | 第30-33页 |
| 3.2.1 子类划分 | 第30-31页 |
| 3.2.2 编码矩阵地构建 | 第31-33页 |
| 3.3 实验及分析 | 第33-3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基于子类的细粒度纠错输出码框架 | 第37-51页 |
| 4.1 研究背景 | 第37-38页 |
| 4.2 基于子类的细粒度纠错输出码框架 (Subclass Fine-Grained Error Correcting Output Codes, SFG-ECOC) | 第38-42页 |
| 4.2.1 子类划分 (Splitting) | 第38-40页 |
| 4.2.2 分类器选择 (Filtering) | 第40-41页 |
| 4.2.3 Toy问题 | 第41-42页 |
| 4.3 实验及分析 | 第42-4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5-51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 5.1 本文工作小结 | 第51页 |
| 5.2 今后的工作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