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短切碳纤维增强Fe3Al/Al2O3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Fe-Al/Al_2O_3 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2-17页
        1.2.1 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第12-13页
        1.2.2 Al_2O_3和Fe_3Al的结构和性能第13页
        1.2.3 金属间化合物及Fe-Al/Al_2O_3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3-15页
        1.2.4 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增韧机制第15-16页
        1.2.5 Fe-Al/Al_2O_3 复合材料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7-22页
        1.3.1 碳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第17-18页
        1.3.2 碳纤维表面改性第18页
        1.3.3 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8-19页
        1.3.4 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第19-20页
        1.3.5 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制第20-21页
        1.3.6 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2-24页
        1.4.1 研究意义第22-23页
        1.4.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2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第24-35页
    2.1 技术路线与试验方案第24-25页
        2.1.1 技术路线第24页
        2.1.2 试验方案第24-25页
    2.2 主要原材料第25-26页
        2.2.1 碳纤维第25页
        2.2.2 Fe_3Al粉末第25页
        2.2.3 勃姆石(AlOOH)溶胶第25-26页
        2.2.4 烧结助剂第26页
    2.3 碳纤维表面涂层的制备第26-28页
        2.3.1 Cu镀层的制备第26页
        2.3.2 碳化硅涂层的制备第26-27页
        2.3.3 热解碳-碳化硅(PyC-SiC)涂层的制备第27-28页
    2.4 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8-31页
        2.4.1 复合材料的组成及编号第28-30页
        2.4.2 试样的制备第30-31页
        2.4.3 主要试验设备第31页
    2.5 相对密度的测定第31-32页
    2.6 力学性能检测第32-34页
        2.6.1 硬度测定第32页
        2.6.2 抗弯强度的测定第32-33页
        2.6.3 断裂韧性的测定第33-34页
    2.7 组织结构分析第34-35页
        2.7.1 物相分析第34页
        2.7.2 显微结构及组分分析第34-35页
第3章 Fe_3Al粉末与Fe_3Al/Al_2O_3 基体的组织与结构第35-48页
    3.1 Fe_3Al粉末的分析与表征第35-38页
        3.1.1 Fe_3Al粉末物相分析第35页
        3.1.2 Fe(Al)固溶体粉末微观形貌和组织结构分析第35-37页
        3.1.3 Fe_3Al粉末微观形貌和组织结构分析第37-38页
    3.2 烧结助剂粉末的分析与表征第38-41页
        3.2.1 烧结助剂粉末物相分析第38-39页
        3.2.2 烧结助剂粉末微观形貌及成分分析第39-41页
    3.3 Fe_3Al/Al_2O_3 复合材料第41-47页
        3.3.1 XRD物相分析第41页
        3.3.2 相对密度第41-42页
        3.3.3 室温力学性能第42-43页
        3.3.4 断裂行为第43-44页
        3.3.5 微观形貌与组织结构第44-46页
        3.3.6 强韧化机制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表面改性C_(sf)对Fe_3Al/Al_2O_3 组织性能的影响第48-82页
    4.1 碳纤维表面改性组织结构第48-53页
        4.1.1 碳纤维表面改性物相分析第48-49页
        4.1.2 碳纤维表面不同厚度Cu镀层的微观形貌第49-50页
        4.1.3 碳纤维表面涂覆PyC-SiC的微观形貌第50-51页
        4.1.4 碳纤维表面改性的微观形貌及EDS分析第51-53页
    4.2 C_(sf)增强Fe_3Al/Al_2O_3 复合材料第53-60页
        4.2.1 XRD物相分析第53-54页
        4.2.2 相对密度第54-55页
        4.2.3 室温力学性能第55-56页
        4.2.4 断裂行为第56-57页
        4.2.5 微观形貌与组织结构第57-58页
        4.2.6 C_(sf)被损伤的原因第58-60页
        4.2.7 强韧化机制第60页
    4.3 Cu/C_(sf)增强Fe_3Al/Al_2O_3 复合材料第60-68页
        4.3.1 XRD物相分析第60-61页
        4.3.2 相对密度第61-62页
        4.3.3 室温力学性能第62-63页
        4.3.4 断裂行为第63-64页
        4.3.5 微观形貌与组织结构第64-66页
        4.3.6 强韧化机制第66-68页
    4.4 SiC/C_(sf)增强Fe_3Al/Al_2O_3 复合材料第68-74页
        4.4.1 XRD物相分析第68页
        4.4.2 相对密度第68-69页
        4.4.3 室温力学性能第69-70页
        4.4.4 断裂行为第70-71页
        4.4.5 微观形貌与组织结构第71-72页
        4.4.6 强韧化机制第72-74页
    4.5 PyC-SiC/C_(sf)增强Fe_3Al/Al_2O_3 复合材料第74-80页
        4.5.1 XRD物相分析第74页
        4.5.2 相对密度第74-75页
        4.5.3 室温力学性能第75-77页
        4.5.4 断裂行为第77页
        4.5.5 微观形貌与组织结构第77-79页
        4.5.6 强韧化机制第79-80页
    4.6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致谢第89-90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处理压裂返排液的效果及代谢调控机制研究
下一篇:原位调控Al/Cu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