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传统住宅(民居)论文

乡土材料在川东传统民居保护与传承中的再利用研究--以重庆北碚金刚碑古镇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3-15页
        1.5.1 研究内容第13页
        1.5.2 研究框架第13-15页
第2章 论文研究对象的定义与解析第15-21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概念界定和名词解释第15-16页
        2.2.1 传统民居第15页
        2.2.2 川东传统民居第15页
        2.2.3 传统材料第15页
        2.2.4 乡土材料第15-16页
        2.2.5 乡土材料与传统材料的异同第16页
    2.3 乡土材料的特征第16-18页
        2.3.1 乡土材料的优势第16-17页
        2.3.2 乡土材料的劣势第17-18页
    2.4 川东传统民居的背景第18-20页
        2.4.1 川东传统民居的发展历史第18页
        2.4.2 川东传统民居的特征第18-19页
        2.4.3 川东传统民居的格局第19-20页
    2.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乡土材料在川东传统民居中的利用与启示第21-31页
    3.1 引言第21页
    3.2 乡土材料在川东传统民居中的利用现状第21-25页
        3.2.1 木在川东传统民居中的利用现状第21-23页
        3.2.2 土在川东传统民居中的利用现状第23页
        3.2.3 石在川东传统民居中的利用现状第23-24页
        3.2.4 竹在川东传统民居中的利用现状第24-25页
        3.2.5 砖、瓦在川东传统民居中的利用现状第25页
    3.3 乡土材料在川东传统民居中再利用的实践原则第25-28页
        3.3.1 尊重传统民居场所精神的原则第25-26页
        3.3.2 体现传统民居地域特色的原则第26-28页
        3.3.3 尊重人性化设计的原则第28页
    3.4 乡土材料在传统民居中再利用的价值第28-29页
        3.4.1 活化乡土材料第28-29页
        3.4.2 延续地域文化第29页
        3.4.3 优化场地环境第29页
    3.5 对川东传统民居——金刚碑古镇再造设计的前期思考第29-30页
    3.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以重庆北碚金刚碑古镇传统民居再造设计为例第31-51页
    4.1 引言第31页
    4.2 金刚碑古镇背景第31-36页
        4.2.1 金刚碑古镇地理概况第31-32页
        4.2.2 金刚碑古镇历史沿革第32-33页
        4.2.3 金刚碑古镇特色风貌分析第33-35页
        4.2.4 金刚碑古镇发展现状第35-36页
    4.3 金刚碑古镇传统民居存在的问题第36-39页
        4.3.1 金刚碑古镇传统民居耐久性较差第36-37页
        4.3.2 金刚碑古镇传统民居中结构的不稳定性第37-38页
        4.3.3 金刚碑古镇传统民居生活配套设施差第38-39页
    4.4 金刚碑古镇传统民居再造设计的方法第39-44页
        4.4.1 新技术扩展传统民居的构筑尺度第39-41页
        4.4.2 新技术促进传统民居造型形态的多样性第41-42页
        4.4.3 新技术延长传统民居的使用周期第42页
        4.4.4 实行新型的内在结构与传统的外部特征第42-43页
        4.4.5 更新传统民居功能符合现代化的生活需求第43-44页
    4.5 金刚碑古镇传统民居再造设计的实践手法第44-49页
        4.5.1 传统民居风貌的再造手法第44-47页
        4.5.2 街巷空间的再造手法第47-48页
        4.5.3 院落空间的再造手法第48-49页
    4.6 传统技术工艺与现代技术的比较第49-50页
    4.7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1-53页
    5.1 总结第51页
    5.2 展望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注释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6页
附录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中小学校泛教育空间设计研究--以南京栖霞山石埠桥一贯制学校为例
下一篇:基于性能驱动的气候适应性城市开放空间优化设计--以夏热冬冷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