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性能驱动的气候适应性城市开放空间优化设计--以夏热冬冷地区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研究概况第10-26页
    1.1 研究动机和背景第10-15页
        1.1.1 环境与能源问题第10-11页
        1.1.2 气候变迁第11-12页
        1.1.3 绿色城市设计第12-13页
        1.1.4 城市气候第13-15页
    1.2 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界定第15-19页
        1.2.1 研究范围第15-16页
        1.2.2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9页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第19-23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3 小结第22-23页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3-24页
        1.4.1 研究内容第23页
        1.4.2 研究意义第23-24页
    1.5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6 研究框架第25-26页
第二章 设计原理与原则第26-53页
    2.1 区域与气候第26-27页
        2.1.1 气候区划第26页
        2.1.2 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第26-27页
    2.2 气候适应性设计第27-33页
        2.2.1 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原理第27-29页
        2.2.2 气候适应性设计基本策略第29-30页
        2.2.3 气候适应性城市设计策略第30-33页
    2.3 与气候相关的城市开放空间形态要素第33-49页
        2.3.1 宏观层面第33-40页
        2.3.2 中观层面第40-44页
        2.3.3 微观层面第44-49页
    2.4 开放空间形态与微气候舒适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第49-52页
        2.4.1 开放空间对日照环境的影响第50页
        2.4.2 开放空间对风环境的影响第50-52页
    2.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技术路径与实验第53-91页
    3.1 性能驱动优化设计第53-58页
        3.1.1 平台及工具介绍第53-57页
        3.1.2 实验原理与操作第57-58页
    3.2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58-60页
    3.3 形态生成与实验方法第60-69页
        3.3.1 模型生成第60-64页
        3.3.2 模拟分析第64-67页
        3.3.3 评价及目标优化第67-69页
    3.4 优化实验第69-89页
        3.4.1 以夏季室外平均UTCI最小为目标的开放空间布局实验第70-79页
        3.4.2 以冬季室外平均UTCI最大为目标的开放空间布局实验第79-89页
    3.5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四章 演变规律与分析第91-164页
    4.1 夏季城市开放空间形态优化结果分析第91-123页
        4.1.1 城市开放空间的垂直布局演变规律第91-101页
        4.1.2 城市开放空间的水平布局演变规律第101-111页
        4.1.3 开放空间各形态因子与微气候舒适度的相关性第111-120页
        4.1.4 开放空间形态因子与UTCI指标线性回归分析第120-122页
        4.1.5 小结第122-123页
    4.2 冬季城市开放空间形态优化结果分析第123-153页
        4.2.1 城市开放空间垂直布局演变规律第123-132页
        4.2.2 城市开放空间水平布局演变规律第132-142页
        4.2.3 开放空间各形态因子与微气候舒适度的相关性第142-151页
        4.2.4 开放空间形态因子与UTCI指标线性回归分析第151-153页
        4.2.5 小结第153页
    4.3 设计策略总结第153-156页
    4.4 从策略指引到模式语言第156-162页
        4.4.1 街区第157-159页
        4.4.2 组群第159-160页
        4.4.3 片区第160-162页
        4.4.4 小结第162页
    4.5 本章小结第162-16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64-170页
    5.1 性能驱动优化设计的优势与应用前景第164-166页
        5.1.1 从设计评价分离到设计评价一体化第164页
        5.1.2 从主观定性分析到客观量化评估第164-165页
        5.1.3 从数据参考到数据参与第165-166页
    5.2 研究成果总结第166-168页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68-170页
致谢第170-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74页
插图及附表清单第174-182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土材料在川东传统民居保护与传承中的再利用研究--以重庆北碚金刚碑古镇为例
下一篇:非遗在酒店空间中的活态传承与应用研究--以重庆大足艺术度假酒店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