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伊斯兰教的本土化--基于回族村庄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26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8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三)田野点选择和田野工作经过 | 第15-18页 |
二、相关学术回顾 | 第18-25页 |
(一)伊斯兰教本土化的界定研究 | 第18-19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三)国外相关研究 | 第22-2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第一章 法律制度的本土化 | 第26-31页 |
一、伊斯兰教的法律制度 | 第26-27页 |
二、伊斯兰教法律制度的应用 | 第27页 |
三、伊斯兰教法律制度的本土化 | 第27-31页 |
第二章 宗教信仰的本土化 | 第31-35页 |
一、河南郭庄的宗教信仰 | 第31-32页 |
二、伊斯兰教在河南郭庄的本土化 | 第32-35页 |
第三章 社会习俗的本土化 | 第35-39页 |
一、阿拉伯社会的习俗 | 第35-36页 |
二、阿拉伯社会习俗在郭庄的本土化实践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本土化的社会动因 | 第39-48页 |
一、居住格局的作用 | 第39-40页 |
二、传播方式的作用 | 第40-42页 |
三、地方传统文化习俗的作用 | 第42-44页 |
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作用 | 第44页 |
五、阿訇的作用 | 第44-46页 |
六、国家政策的作用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在读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