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风力发电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1.3 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方法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风力发电系统结构及运行 | 第15-28页 |
2.1 风电机组基本结构 | 第15-18页 |
2.1.1 塔架 | 第15页 |
2.1.2 风力机 | 第15-16页 |
2.1.3 发电机 | 第16页 |
2.1.4 控制系统 | 第16-17页 |
2.1.5 传动系统 | 第17页 |
2.1.6 偏航系统 | 第17-18页 |
2.1.7 变桨系统 | 第18页 |
2.2 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方式 | 第18-19页 |
2.2.1 单机运行方式 | 第18页 |
2.2.2 组合运行方式 | 第18-19页 |
2.2.3 并网运行方式 | 第19页 |
2.3 风力发电机的分类 | 第19-22页 |
2.3.1 定桨距风电机组与笼型感应发电机 | 第19-21页 |
2.3.2 变速恒频风电机组与同步发电机 | 第21-22页 |
2.3.3 变速恒频风电机组与双馈(绕线转子)风力发电机 | 第22页 |
2.4 风力发电机组功率调节方式 | 第22-24页 |
2.5 风力发电系统空气动力特性 | 第24-27页 |
2.5.1 风轮利用系数 | 第24-26页 |
2.5.2 叶片受力分析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模糊控制原理及控制器设计方法 | 第28-39页 |
3.1 模糊控制的组成及原理 | 第28-34页 |
3.1.1 模糊控制系统组成 | 第28-29页 |
3.1.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29-33页 |
3.1.3 模糊控制主要特点 | 第33-34页 |
3.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4-38页 |
3.2.1 模糊语言变量的确定 | 第34页 |
3.2.2 语言值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 第34-35页 |
3.2.3 模糊控制规则的确定 | 第35页 |
3.2.4 模糊推理 | 第35-36页 |
3.2.5 反模糊化 | 第36-37页 |
3.2.6 论域、量化及比例因子的确定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偏航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9-66页 |
4.1 偏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39页 |
4.2 偏航控制系统的功能及其实现流程 | 第39-46页 |
4.2.1 自动偏航控制 | 第39-40页 |
4.2.2 90°侧风控制 | 第40-41页 |
4.2.3 自动解缆控制 | 第41-42页 |
4.2.4 人工偏航控制 | 第42-43页 |
4.2.5 风向的测量 | 第43-45页 |
4.2.6 偏航角度和方向 | 第45-46页 |
4.3 偏航模糊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46-54页 |
4.3.1 硬件系统总体结构 | 第46-47页 |
4.3.2 系统主电路设计 | 第47-52页 |
4.3.3 接口任务分配 | 第52-54页 |
4.3.4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54页 |
4.4 偏航模糊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54-65页 |
4.4.1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54-55页 |
4.4.2 软件控制流程图 | 第55-57页 |
4.4.3 偏航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MATLAB仿真 | 第57-62页 |
4.4.4 基于模糊控制和功率控制的风电偏航系统的研究与仿真 | 第62-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