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治安防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3页
1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6页
    1.1 地下空间第13页
    1.2 城市公共空间第13-14页
    1.3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第14页
    1.4 治安防控第14-16页
2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6-20页
    2.1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现状第16-18页
        2.1.1 国外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现状第16-17页
        2.1.2 我国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现状第17-18页
    2.2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第18-20页
3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类型和特征第20-27页
    3.1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类型第20-22页
        3.1.1 地下交通空间第20-21页
        3.1.2 地下商业服务空间第21页
        3.1.3 地下公共管理与服务空间第21-22页
        3.1.4 地下防空防灾空间第22页
        3.1.5 地下综合体第22页
    3.2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一般特征第22-24页
        3.2.1 物理环境特征第23页
        3.2.2 社会环境特征第23-24页
        3.2.3 人员心理特征第24页
    3.3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治安特征第24-27页
        3.3.1 疏散救援具有障碍性第25页
        3.3.2 危害影响具有聚爆性第25页
        3.3.3 事故空间具有隔离性第25-26页
        3.3.4 安全需求具有高标准性第26-27页
4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面临的主要治安问题第27-34页
    4.1 恐怖主义袭击威胁严峻第27-29页
        4.1.1 恐怖爆炸第27-28页
        4.1.2 生化及放射性恐怖第28页
        4.1.3 纵火焚烧第28-29页
    4.2 治安灾害事故风险凸显第29-31页
        4.2.1 火灾事故第29页
        4.2.2 拥挤踩踏事故第29-30页
        4.2.3 施工事故第30页
        4.2.4 车辆撞击事故第30-31页
    4.3 自然灾害事故险情更大第31页
    4.4 治安案(事)件衍生问题后果严重第31-34页
        4.4.1 盗窃、损毁公共设施案件第32页
        4.4.2 聚众斗殴事件第32页
        4.4.3 群体性事件第32-34页
5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治安防控现状和治安防控重点第34-40页
    5.1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治安防控现状第34-37页
        5.1.1 缺乏统一的专门法律规范且权属不明确第34-35页
        5.1.2 责任主体模糊且管理机制不健全第35页
        5.1.3 重视程度与预防措施不足第35-36页
        5.1.4 治安防控投入不力且防控能力弱第36-37页
        5.1.5 防控价值未能认同且防控文化建设不足第37页
    5.2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治安防控重点第37-40页
        5.2.1 人流高峰期的预控第37-38页
        5.2.2 重点部位的防控第38页
        5.2.3 涉恐涉暴人员的管控第38-39页
        5.2.4 危险物品的管控第39页
        5.2.5 弱势人员的心理防控第39-40页
6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体系化治安防控对策第40-59页
    6.1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体系化治安防控目标第40-41页
    6.2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体系化治安防控原则第41-44页
        6.2.1 地上地下一体化第41页
        6.2.2 动态协同第41-42页
        6.2.3 科技支撑第42页
        6.2.4 因地制宜第42-43页
        6.2.5 成本效益第43-44页
    6.3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体系化治安防控主体第44-45页
        6.3.1 防控主体多元化第44页
        6.3.2 防控主体的构建第44-45页
    6.4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体系化治安防控网络第45-52页
        6.4.1 可视化指挥巡控网络第46-47页
        6.4.2 出入口控制网络第47-49页
        6.4.3 应急疏散救援网络第49-50页
        6.4.4 深度互联互通网络第50-52页
    6.5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体系化治安防控运行机制第52-56页
        6.5.1 治安信息收集与分析研判机制第52-53页
        6.5.2 实战指挥与应急救援疏散指挥机制第53-55页
        6.5.3 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第55-56页
    6.6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体系化治安防控保障第56-59页
        6.6.1 法治保障第56-57页
        6.6.2 政策保障第57页
        6.6.3 技术保障第57-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州市番禺区中学体育教研活动现状研究
下一篇:高中体育选项课的情境兴趣研究--以广州市培英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