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Pickering乳滴固定床连续流动催化体系构建

中文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6页
    1.1 引言第16-17页
    1.2 两相反应体系概述第17-18页
    1.3 两相反应体系的发展进程第18-30页
        1.3.1 相转移催化第18-20页
        1.3.2 胶束催化第20-23页
        1.3.3 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液催化第23-26页
        1.3.4 Pickering乳液催化第26-30页
    1.4 两相反应体系连续化第30-34页
        1.4.1 连续搅拌反应釜第31-32页
        1.4.2 负载液相技术第32-33页
        1.4.3 微流控技术第33-34页
    1.5 立题依据及论文构思第34-36页
第二章 界面活性SiO_2制备及表征第36-44页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36-37页
        2.1.1 主要试剂第36页
        2.1.2 主要仪器第36-37页
    2.2 界面活性SiO_2的制备第37页
        2.2.1 SiO_2表面疏水化修饰第37页
        2.2.2FITC-I标记界面活性SiO_2第37页
    2.3 W/O和IL/O型Pickering乳液制备第37-38页
        2.3.1 W/O型Pickering乳液制备第37-38页
        2.3.2 IL/O型Pickering乳液制备第38页
    2.4 表征方法第38-39页
        2.4.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8页
        2.4.2 界面活性SiO_2比表面分析第38页
        2.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第38页
        2.4.4 元素分析第38页
        2.4.5 接触角测试第38页
        2.4.6 乳液表征第38-39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39-43页
        2.5.1 界面活性SiO_2形貌及尺寸分析第39-40页
        2.5.2 界面活性SiO_2表面元素组成及性质第40-41页
        2.5.3 界面活性SiO_2的乳化性能第41-43页
    2.6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构建基于水滴的固定床连续流动界面催化体系第44-70页
    3.1 引言第44-45页
    3.2 实验部分第45-48页
        3.2.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45-46页
        3.2.2 基于水滴的连续流动反应体系的建立第46页
        3.2.3 乳滴对水溶性催化剂限域能力的表征第46-47页
        3.2.4 有机碱在油/水两相中分配系数的测定第47页
        3.2.5 油/水两相间歇式反应过程第47-48页
        3.2.6 基于水滴的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过程第4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8-68页
        3.3.1 构建水滴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体系的三个基本问题第48-60页
        3.3.2 基于水滴的固定床连续流动体系催化应用第60-66页
        3.3.3 乳滴界面与催化效率之间的关系第66-68页
    3.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构建离子液乳滴固定床连续流动限域空间催化体系第70-98页
    4.1 引言第70-71页
    4.2 实验部分第71-73页
        4.2.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71-72页
        4.2.2 基于离子液乳滴的固定床连续流动催化体系的建立第72-73页
        4.2.3 离子液乳滴的渗透性分析实验第73页
        4.2.4 有机物分子在离子液与有机相中分配系数的测定第73页
        4.2.5 离子液/有机两相歇式反应过程第73页
        4.2.6 基于离子液乳滴的乳滴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过程第7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3-95页
        4.3.1 基于离子液乳滴的固定床连续流动体系的性质第73-79页
        4.3.2 基于离子液乳滴的固定床连续流动体系催化应用第79-89页
        4.3.3 以单个乳滴为基础型建立连续流动体系扩散-反应模型第89-95页
    4.4 本章小结第95-98页
第五章 乳滴固定床反应体系催化效率理论与实验分析第98-110页
    5.1 引言第98页
    5.2 实验部分第98-99页
        5.2.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98-99页
        5.2.2 间歇式CuI催化环加成反应过程第99页
        5.2.3 在乳滴固定床上CuI催化环加成反应过程第9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9-108页
        5.3.1 乳滴固定床与间歇式反应体系催化效率理论模型的建立第99-103页
        5.3.2 乳滴固定床催化效率理论与实验分析第103-107页
        5.3.3 理论指导CuI催化环加成反应的应用第107-108页
    5.4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0-112页
    6.1 总结第110-111页
    6.2 展望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30页
附录第130-1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4-146页
致谢第146-148页
个人简况第148-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赤芝多糖结构和构象表征及其免疫调节构效关系研究
下一篇:硼基纳米团簇结构、成键及动力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