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专业词汇缩写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灵芝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3页 |
1.2 灵芝多糖的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1.2.1 灵芝多糖的提取和纯化 | 第13-14页 |
1.2.2 灵芝多糖的结构特征 | 第14-21页 |
1.2.3 灵芝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21-23页 |
1.3 多糖的构象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1.3.1 粘度法 | 第23-24页 |
1.3.2 静态和动态光散射 | 第24页 |
1.3.3 原子力显微镜 | 第24页 |
1.3.4 X-射线散射 | 第24-25页 |
1.3.5 尺寸排阻色谱法 | 第25页 |
1.3.6 食用菌多糖的链构象研究 | 第25页 |
1.4 多糖的构效关系研究 | 第25-26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灵芝子实体多糖特征分析及大分子多糖含量比较 | 第28-44页 |
2.1 前言 | 第28-29页 |
2.2 材料与试剂 | 第29-30页 |
2.2.1 材料 | 第29页 |
2.2.2 试剂 | 第29-30页 |
2.2.3 仪器 | 第30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30-32页 |
2.3.1 灵芝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分析 | 第30页 |
2.3.2 灵芝子实体粗多糖中单糖种类分析及指纹图谱相似度比较 | 第30页 |
2.3.3 大分子量赤芝多糖的纯化 | 第30-31页 |
2.3.4 赤芝多糖的分子量和纯度测定 | 第31页 |
2.3.5 HPSEC-MALLS-RI系统定量分析赤芝大分子量活性多糖含量 | 第31-32页 |
2.3.6 不同赤芝菌株子实体总多糖含量检测 | 第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42页 |
2.4.1 灵芝多糖分子量分布特征分析 | 第32-35页 |
2.4.2 灵芝多糖的单糖种类和比例分析及指纹图谱比较 | 第35-39页 |
2.4.3 大分子量赤芝多糖的纯化 | 第39-41页 |
2.4.4 HPSEC-MALLS-RI系统分析大分子量活性多糖含量 | 第41-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赤芝大分子多糖GLP20的结构解析 | 第44-54页 |
3.1 前言 | 第44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44-45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44页 |
3.2.3 仪器 | 第44-45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3.3.1 多糖的纯化 | 第45页 |
3.3.2 多糖的分子量分析 | 第45页 |
3.3.3 红外分析 | 第45页 |
3.3.4 单糖组成分析 | 第45页 |
3.3.5 甲基化分析 | 第45-46页 |
3.3.6 GLP20的核磁共振分析 | 第4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3.4.1 GLP20的理化特性和分子量 | 第46-47页 |
3.4.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7页 |
3.4.3 单糖组成分析 | 第47-48页 |
3.4.4 甲基化分析 | 第48-49页 |
3.4.5 核磁共振(NMR)分析 | 第49-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赤芝多糖的空间构象表征及溶液性质分析 | 第54-74页 |
4.1 前言 | 第54页 |
4.2 材料与仪器 | 第54-55页 |
4.2.1 材料 | 第54页 |
4.2.2 仪器 | 第54-55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55-56页 |
4.3.1 激光光散射仪分析GLP20在不同溶液体系中的构象特征 | 第55页 |
4.3.2 HPSEC-MALLS-RI-VS系统分析多糖及其超声降解组分的构象特征 | 第55页 |
4.3.3 GLP20多糖在不同浓度碱溶液中的分子量分布变化 | 第55-56页 |
4.3.4 差式扫描量热仪分析 | 第56页 |
4.3.5 GLP20溶液流变学特性分析 | 第56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6-72页 |
4.4.1 激光光散射分析GLP20在溶液中的构象参数 | 第56-59页 |
4.4.2 HPSEC-MALLS-RI-VS系统分析多糖的构象特征 | 第59-61页 |
4.4.3 多糖在不同浓度NaOH溶液中的分子量分布 | 第61-62页 |
4.4.4 不同溶剂体系下GLP20多糖升温过程中的构象转变 | 第62-63页 |
4.4.5 特性粘度的测定 | 第63-64页 |
4.4.6 流变学特性分析 | 第64-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赤芝多糖及其衍生物免疫调节构效关系研究 | 第74-98页 |
5.1 前言 | 第74页 |
5.2 材料与设备 | 第74-75页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74页 |
5.2.2 仪器 | 第74-75页 |
5.3 试验方法 | 第75-80页 |
5.3.1 不同分子量多糖组分的制备 | 第75页 |
5.3.2 赤芝多糖分子量对其增强免疫活性的影响 | 第75-76页 |
5.3.3 赤芝多糖分子量对其抗炎活性的影响 | 第76-80页 |
5.3.4 赤芝多糖硫酸化对其抗炎活性的影响 | 第80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80-97页 |
5.4.1 赤芝多糖分子量对其增强免疫活性的影响 | 第80-86页 |
5.4.2 分子量对赤芝多糖抗炎活性的影响 | 第86-93页 |
5.4.3 赤芝多糖硫酸化修饰产物抗炎活性比较 | 第93-96页 |
5.4.4 赤芝多糖构效关系总结 | 第96-9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赤芝β-葡聚糖的检测方法及高效制备工艺研究 | 第98-108页 |
6.1 前言 | 第98页 |
6.2 材料与仪器 | 第98-99页 |
6.2.1 材料与试剂 | 第98页 |
6.2.2 仪器 | 第98-99页 |
6.3 试验方法 | 第99-100页 |
6.3.1 β-1,3-葡聚糖检测方法比较 | 第99页 |
6.3.2 赤芝子实体不同溶剂依次提取及提取物中β-1,3-葡聚糖含量测定 | 第99页 |
6.3.2 不同粉碎细度赤芝子实体粗多糖的得率及多糖和β-葡聚糖含量测定 | 第99-100页 |
6.3.4 HPSEC-MALLS-RI联用分析多糖分子量分布及其特征 | 第100页 |
6.3.5 赤芝提取物的单糖组成分析 | 第100页 |
6.3.6 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活性测定 | 第100页 |
6.4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7页 |
6.4.1 两种方法测定β-1,3-葡聚糖含量的比较 | 第100-101页 |
6.4.2 不同溶剂提取赤芝多糖及β-1,3-glucan效果比较 | 第101-103页 |
6.4.3 粉碎细度对赤芝多糖及β-1,3-葡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103-10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全文总结 | 第108-109页 |
展望 | 第109-110页 |
创新点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5页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