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6页 |
ABSTRACT | 第16-2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21-33页 |
1.1 平面硼团簇 | 第21-24页 |
1.2 全硼富勒烯(硼球烯) | 第24-25页 |
1.3 硼墨烯 | 第25-27页 |
1.4 硼团簇Wankel马达 | 第27-29页 |
1.5 论文课题的选择、目的和内容 | 第29-3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第33-39页 |
2.1 薛定谔方程 | 第33-34页 |
2.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34页 |
2.3 从头算方法 | 第34-35页 |
2.4 本论文相关的主要程序及研究方法 | 第35-39页 |
2.4.1 全局极小结构搜索 | 第35页 |
2.4.2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35-36页 |
2.4.3 适配性自然密度分割 | 第36页 |
2.4.4 光电子能谱 | 第36-39页 |
2.4.4.1 光电子能谱原理 | 第36-37页 |
2.4.4.2 电子剥离能 | 第37页 |
2.4.4.3 光电子能谱实验装置 | 第37-39页 |
第三章 硼基亚纳米坦克履带:B_(11)~–和B_(11)团簇 | 第39-51页 |
3.1 引言 | 第39-40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0页 |
3.3.1 振动频率和BOMD模拟 | 第40-42页 |
3.3.2 零级近似化学成键模型 | 第42-45页 |
3.3.3 三中心“岛状”σ键模型 | 第45-48页 |
3.3.4 结构演化过程 | 第48-49页 |
3.3.5 电子云演化过程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硼基“双引擎”亚纳米坦克履带:B_(15)~+团簇 | 第51-69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8页 |
4.3.1 振动频率和BOMD模拟 | 第52-56页 |
4.3.2 三重电子离域成键模型 | 第56-60页 |
4.3.3 ELFs和AdNDP分析 | 第60-62页 |
4.3.4 结构与离域电子演化过程 | 第62-65页 |
4.3.5 双引擎驱动坦克履带? | 第65-67页 |
4.3.6 供选择的近似“岛状”σ键AdNDP方案 | 第67-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亚纳米坦克履带的制动与能垒调控:模型B_(10)C体系 | 第69-81页 |
5.1 引言 | 第69-70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7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0-80页 |
5.3.1 B_(10_C团簇的GM和LM结构 | 第70-72页 |
5.3.2 振动频率和BOMD模拟 | 第72页 |
5.3.3 结构演化过程 | 第72-75页 |
5.3.4 亚纳米坦克履带转动机理讨论 | 第75-79页 |
5.3.5 转动能垒的半定量描述 | 第79-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最小拉长硼团簇转动能垒调控研究:B_(10)Ca复合团簇 | 第81-95页 |
6.1 引言 | 第81-82页 |
6.2 研究方法 | 第82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82-94页 |
6.3.1 B_(10)Ca团簇的GM结构 | 第82-83页 |
6.3.2 振动频率和BOMD模拟 | 第83-85页 |
6.3.3 结构演化过程 | 第85-87页 |
6.3.4 化学成键 | 第87-92页 |
6.3.5 转动能垒的定量分析 | 第92-9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七章 硼纳米“指南针”:Mg_2B8复合团簇 | 第95-109页 |
7.1 引言 | 第95页 |
7.2 研究方法 | 第95-96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7页 |
7.3.1 Mg_2B_8团簇的GM结构 | 第96-100页 |
7.3.2 “指南针”与“车轮式”结构的竞争 | 第100-101页 |
7.3.3 振动频率和BOMD模拟 | 第101-102页 |
7.3.4 结构演化过程 | 第102-103页 |
7.3.5 化学成键 | 第103-107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八章 硼纳米“伞”及其动力学流变性质:Li_4B_7~?复合团簇 | 第109-123页 |
8.1 引言 | 第109页 |
8.2 研究方法 | 第109-110页 |
8.3 结果与讨论 | 第110-122页 |
8.3.1 Li_4B_7~?团簇的GM结构 | 第110-115页 |
8.3.2 振动频率和BOMD模拟 | 第115页 |
8.3.3 结构演化过程 | 第115-117页 |
8.3.4 化学成键 | 第117-121页 |
8.3.5 光电子能谱模拟 | 第121-122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九章 尺寸最小硼球烯B_(28)~?和B_(28)理论和实验研究 | 第123-141页 |
9.1 引言 | 第123-124页 |
9.2 实验与理论方法 | 第124-125页 |
9.2.1 实验方法 | 第124页 |
9.2.2 理论方法 | 第124-125页 |
9.3 实验与理论结果 | 第125-135页 |
9.3.1 实验结果 | 第125-129页 |
9.3.2 理论结果 | 第129-134页 |
9.3.3 实验与理论结果对比 | 第134-135页 |
9.4 结果讨论 | 第135-139页 |
9.4.1 B_(28)~?团簇全局极小结构的化学成键 | 第135-137页 |
9.4.2 B_(28)~?和B_(28)“海贝”笼状结构的化学成键 | 第137-139页 |
9.4.3 “海贝”B_(28)笼状结构:最小的硼球烯? | 第139页 |
9.5 本章小结 | 第139-141页 |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1-147页 |
10.1 本论文主要结论 | 第141-146页 |
10.2 工作展望 | 第146-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6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5-169页 |
缩写词 | 第169-171页 |
致谢 | 第171-173页 |
个人简况 | 第173-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