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2 企业协同创新的理论 | 第21-26页 |
2.1 企业协同创新理论 | 第21-22页 |
2.2 企业绩效评估理论 | 第22-23页 |
2.3 创新绩效理论 | 第23-26页 |
3 企业协同创新成熟度模型研究 | 第26-33页 |
3.1 企业协同创新成熟度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分析 | 第26-27页 |
3.2 企业协同创新成熟度分析组成维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3.3 企业协同创新成熟度模型的构建 | 第29-31页 |
3.4 企业协同创新成熟度模型关键过程分析 | 第31-33页 |
4 基于成熟度模型的企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第33-51页 |
4.1 企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4.2 企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 第34-35页 |
4.3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指标体系基本框架设计 | 第35-38页 |
4.4 基于文献综合研究法的基础指标体系构建 | 第38-41页 |
4.5 基于专家访谈法的指标筛选 | 第41-45页 |
4.6 基于隶属度分析法的指标二次筛选 | 第45-49页 |
4.7 指标体系信效度检验 | 第49-51页 |
5 企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指数构建研究 | 第51-65页 |
5.1 企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数设计思路 | 第51页 |
5.2 企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阈值设计 | 第51-54页 |
5.3 企业需求驱动视角下的评价指标权重分配基本原则设计 | 第54页 |
5.4 基于集值迭代法的三级指标权重系数确定 | 第54-57页 |
5.5 基于G1法的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权重系数确定 | 第57-58页 |
5.6 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综合指数确定方法 | 第58页 |
5.7 评估方法使用样例 | 第58-6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7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