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0-37页 |
1.1 HClO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1.1.1 比率型的HClO荧光探针 | 第12-14页 |
1.1.2 双光子激发的HClO荧光探针 | 第14-16页 |
1.1.3 近红外发射的HClO荧光探针 | 第16-19页 |
1.2 H_2S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1.2.1 基于叠氮还原的H_2S荧光探针 | 第19-21页 |
1.2.2 基于亲核进攻反应的H_2S荧光探针 | 第21-25页 |
1.2.3 基于CuS沉淀的H_2S荧光探针 | 第25-26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7页 |
第二章 比率型双光子次氯酸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分析应用 | 第37-64页 |
引言 | 第37-38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8-45页 |
2.1.1 探针的设计 | 第38-39页 |
2.1.2 探针的合成与表征 | 第39-41页 |
2.1.3 试剂与仪器 | 第41-42页 |
2.1.4 溶液的配制 | 第42页 |
2.1.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2-43页 |
2.1.6 荧光光谱 | 第43页 |
2.1.7 选择性实验 | 第43页 |
2.1.8 细胞培养 | 第43页 |
2.1.9 MTT实验 | 第43-44页 |
2.1.10 细胞荧光成像实验 | 第44页 |
2.1.11 小鼠组织成像 | 第44-45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9页 |
2.2.1 探针与不同浓度HClO反应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5-46页 |
2.2.2 探针与不同浓度HClO反应的荧光光谱 | 第46-47页 |
2.2.3 pH的影响 | 第47-48页 |
2.2.4 探针的反应动力学实验 | 第48页 |
2.2.5 探针的选择性实验 | 第48-49页 |
2.2.6 化合物Coumn-NIR的稳定性 | 第49-50页 |
2.2.7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50-52页 |
2.2.8 细胞毒性评价 | 第52-53页 |
2.2.9 活细胞内HClO的双光子共聚焦成像 | 第53-55页 |
2.2.10 小鼠组织成像 | 第55-59页 |
2.3 总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第三章 内质网定位检测硫化氢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生物应用 | 第64-79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65-69页 |
3.1.1 探针的设计 | 第65页 |
3.1.2 探针的合成与表征 | 第65-67页 |
3.1.3 试剂与仪器 | 第67-68页 |
3.1.4 溶液的配制 | 第68页 |
3.1.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68页 |
3.1.6 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68页 |
3.1.7 荧光光谱 | 第68-69页 |
3.1.8 选择性实验 | 第69页 |
3.1.9 细胞培养 | 第69页 |
3.1.10 细胞荧光成像实验 | 第69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69-75页 |
3.2.1 探针与H_2S反应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69-70页 |
3.2.2 探针与H_2S反应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70页 |
3.2.3 探针与不同浓度H_2S反应的荧光光谱 | 第70-71页 |
3.2.4 pH的影响 | 第71-72页 |
3.2.5 探针的反应动力学实验 | 第72页 |
3.2.6 探针的选择性实验 | 第72-73页 |
3.2.7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73-74页 |
3.2.8 探针在细胞中的定位实验 | 第74-75页 |
3.3 总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0页 |
总结 | 第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附录一 相关化合物的表征谱图 | 第80-86页 |
附录二 硕士期间所获科研成果及参与课题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